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巧婆媳“触网”卖山货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12-23 10:09 大字

“亲,我买的两斤泡辣椒发货没……”上海市闵行区的买家金先生问道。 “嘀嘀——咚咚——”12月19日上午,霍山县诸佛庵镇狮山村农家女蔡晓琴坐在电脑前,正在给买家回信息:“您的宝贝今天就发货。 ”

记者在蔡晓琴的网店记录上看到,泡辣椒、红薯干、蒿子粑粑在这个冬天卖得比较火。 “这段时间红薯干平均每天卖掉40斤。 ”蔡晓琴告诉记者,红薯干是当地村民制作的土产,以往根本卖不掉,自从在网上销售后,买家不断,有的客户一次就买了10斤。

当天,蔡晓琴卖了21件“宝贝”,分别发往上海、天津、常州等地。再过3天,野菜干、冬笋、大米锅巴,还有婆婆亲手泡制的腌辣椒、腌豇豆、洋荷姜都可以上网卖了。

狮山村周边是群山,淠河绕村而过。车子无法开到村里,记者徒步穿过村口晃晃悠悠的吊桥,大约走了近20分钟的山路,才到了蔡晓琴的家。记者刚跨进门槛,只见房子里摆满干豇豆、红薯干、花生米等食物。白色的墙壁上挂着一副“喜”字。 “今年结婚后,专职在家里上网卖山货。 ”蔡晓琴介绍说,现在城里人特别喜欢山里没有污染的食品,像红薯干这样的土产身价不断飙升,现在一斤能卖到20元。

“销售旺的月份,营业额将近2万元,比在城里打工强多了。 ”

狮山村的山货能与外界结缘,源于蔡晓琴的“触网”。 2009年,蔡晓琴从合肥学院毕业后,曾在合肥、广东等地打工,后来辞职回乡,开了家叫“霍山晓琴山珍”的网店,自己动手制作网页,专卖家乡的土特产品。 “自己在异乡想念家乡的味道,但是苦于无处可买。回乡后就把本地的土特产通过网络直销,让身处异乡的霍山人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后来逐渐扩大了客户的范围。 ”蔡晓琴说。

在“晓琴山珍”销往五湖四海时,她最感谢的人是自己的婆婆项兴元。“婆婆能够做各种各样的土产,而我只是在帮她销售。 ”蔡晓琴说,婆婆昨天忙了好几个小时,才在河滩边采了一篮新鲜青蒿,晚上又忙到零点,做了80个蒿子粑粑。这种山里特有的粑粑,是江苏、上海的几个买家在一个星期前就预订好了的。站在一旁的婆婆憨憨地摆摆手称:“我一辈子住在山里,以前做梦也没想过自己做的土产还能卖到大城市,我要感谢媳妇。 ”

婆婆手脚再麻利,那么多的客户预订山货,也不免分身乏术。于是,村里的爷爷、奶奶、婶婶都成了蔡晓琴网店的供应商。 “我已经卖给小蔡500多元的红薯干了,现在家里的红薯都用完了,我准备明年把荒地利用起来,扩大红薯的种植面积。 ”年近七旬的村民黄必有笑呵呵地说。

在蔡晓琴的带动下,狮山村30多户村民纷纷把自家的山货卖到了外地。 “我一定要用心把网店做好,名气打响了,让家门口的叔伯婶娘们种啥都能卖个好价钱,把咱家乡这些绿色无污染的美食,全卖到网上去。 ”蔡晓琴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大的梦想。 (夏海军)

新闻推荐

霍山县东西溪乡油茶项目“荒”了政府拨了款 地里难见苗

■ 本报记者 王明存实习生 杨霞 文/图两年前,政府投入资金,在霍山县东西溪乡杨树口村白果树村民组栽种油茶树,发展油茶经济。如今,这些油茶长势如何?近日,记者实地调查时发现,油茶地杂草丛生,油...

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