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高擎科技火炬 改革创新再出发

临沂日报 2018-12-19 01:00 大字

哈工大与新海科技建立战略合作

天元集团科创平台

高层次人才河东行

海螺——宏艺战略合作

坐落在河东区凤仪街东段的中科(临沂)创新园,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市场化运营主体,集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孵化加速、风险投资等一站式全链条生态体系,将每一个创新主体与中国科学院这一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密切衔接,开放共享,打造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优质项目、引导基金等科技要素集聚的创新高地。以中科(临沂)创新园为标志,河东正向我们展示其作为中心城的中心区“大有可为”的全新科技名片。

今年以来,河东区不断创新工作举措,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县区为目标,积极开展科技招商,着力抓好科教创新中心及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以科技创新打开全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打造科教创新中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划河东区承担全市科教文创功能的定位,河东区积极谋划,制定出台了《科教创新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以“沂蒙智谷”为核心,高起点规划建设科技教育创新集聚区,建成初期具有区域辐射力、中期具有全国影响力、远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创新集聚区。6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临沂市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活动中,河东区与北京中科创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中科(临沂)创新园”合作协议》,一个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孵化加速、展览展示、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园项目正在河东隆起。目前,该项目已招引了北京脉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张江生物银行等14家创新型企业入园,帮助企业对接中科院院士专家5人,引进千人计划专家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各类高层次高学历人才50余人。

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河东区强化政策支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培育体系。2017年以来制定出台修订了《河东区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办法》、《河东区凤凰英才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并与多所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其中,2017年度邀请中国工程院徐德龙院士、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李天来院士分别与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省级院士工作站,均获省科技厅批准备案。目前,全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达到9家,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9家。

实施五大创新行动,提升经济内生动力。2018年,该区制定并出台《河东区科技进步“五大创新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科技投入递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骨干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产学研合作提升、规模企业专利清零”五大创新行动,培育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17年,全区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4.01亿元,研发经费占GDP比重1.98%,研发投入增幅53.2%,居全市首位;2018年,该区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天海集团、华太集团等12家企业已通过专家评审;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交流,2018年以来促成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余项。

建立人才招引绿色通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河东区历来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中科(临沂)创新园项目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载体,先后引进千人计划专家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博士以上高学历人才30余人。2018年7月,组织5个项目参加山东省首届“创业齐鲁 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4项进入决赛,其中山东君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冯锋博士获生物医药类第三名,进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评选范围。

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以来,该区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修订《河东区专利补助奖励办法》等文件,加大对专利申请的补助、授权专利的奖励和优秀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同时,多次组织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应用转化和保护培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持续增长。2017年,全区申请发明专利48件,获批13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100件,每万人专利密度达1.87件。2018年,河东区获批全区市专利奖二等奖2项,宏艺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新闻推荐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发展崭新支撑 河东抬高标杆奋楫现代生态宜居中心区

吾悦广场北京东路东部新城“一条路,两排房”、“白天河东区,晚上九曲镇”是河东建区之初最精确概括。城市规划区内22个村庄...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