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群众的“出气筒”

沂蒙晚报 2018-12-16 18:07 大字

□本报记者范彩霞

“大爷大娘,你们先坐下,有什么事咱慢慢说。”早上9点不到,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街道综治中心就迎来了第一波接访群众,社会稳定办公室副主任冯海洋接待了他们。半个多小时后,老两口才满意地离开。冯海洋长舒一口气才正式开始接受记者采访。“我们这个工作就是不断地跟老百姓面对面打交道,记录他们的问题,走访调查,协调相关部门去解决。”冯海洋说,每年办公室约接待400多人次的信访,秉持着“一案一策”的工作理念,重视初信初访,让第一次进门的群众满意地离开,减少积案和重访量,是他们的工作目标。

芝麻墩街道地处经开区驻地,经济发展迅速,拆迁任务重,特殊的情况导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访都与拆迁有关。“我们处在解决百姓矛盾的最前沿,所面对的问题很尖锐。首先就要放下姿态,心平气和地与百姓交流,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冯海洋说,大部分的来访群众都是带着情绪来的,这个时候接访人员要多倾听、多安抚、多理解,起到“降火”和“润滑”的作用。“不管老百姓的要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政策,是否合理,等他们情绪稳定下来,愿意听我们解释的时候,可能事情就解决了大半了。”冯海洋说,很多老百姓对政策不清楚,不明白,向他们解释清楚后大部分人都会理解。

冯海洋很喜欢和来访群众谈心,不少夫妻有矛盾、父子有隔阂的都来找他当“和事佬”。“看到最后他们和好了,心里也跟着高兴。”冯海洋从事信访工作3年以来,很少休息,接访案件卷宗的整理,材料上报,入户走访调查,与各部门协调,这些琐碎的工作并不轻松。长年累月地接收负面情绪,冯海洋和同事们只能自我纾解。“有一些群众言行都很激烈,我们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发火。”社会稳定办副主任潘廷真说,即便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多年,早就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但是遭遇不理智群众的对待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候我就带着同事出去转转,看看宣传标语有没有损坏,走访下群众,缓解一下情绪。”

王桥社区的一位村民,因房屋拆迁款没落实的问题多次来访。冯海洋在调查了解情况后积极与村委联系,几经周折,拆迁款最终落到这位村民手中。“他就非常满意,有时候在社区里碰见他还很热情地打招呼。”冯海洋说,只要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就一定能解决好事情,得到群众的理解和尊重。

新闻推荐

公交守护官你愿当吗?

为倡导文明、规范乘车秩序,12月13日上午,临沂公交集团举行了公交车守护官专座启动仪式,鼓励乘客争做维护车厢安全的守护者。...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