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老本的功臣
1990年3月,山东省临沂地区某机关礼堂。临沂地委组织的“沂蒙精神”报告团成员——— 一位满头白发、身着粗布衣衫的庄户老汉,正给上千名党员干部作报告。台下,许多人的眼中噙满了泪水,会场内,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掌声。
他是谁?是什么力量拨动这么多人的心弦?
他叫王保科,山东省临沭县郑山乡丰岭村人,当年72岁。
(一)
王保科自幼家境贫寒,受生活所迫,8岁进入江苏省东海县李埝村某富户家牧猪,20岁弃雇主投入抗战生涯。
解放战争时期,王保科是华东野战军一位战功显赫、无人不晓的战斗英雄。他1944年入党后任民兵连长,1945年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过淮海、渡江、开封、孟良崮、舟山群岛等上百次战斗,曾7次荣立战功。在济南战役中,王保科随自己的连队从“北卡子”冲进一个院落,这里有国民党守军一个连的兵力,他乘夜色的掩护,端起机枪大吼一声:“不准动!你们全被包围了!不投降就全部打死你们!”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俘虏了一个连的敌人,立了一等功,被授予“甲等战斗模范”称号;开封战役中,他率领全班,一天之内打退了几十倍于己之敌的十几次疯狂反扑,荣立特等功;然而,这位名扬全军的战斗英雄,1955年后突然销声匿迹。
人民功臣今何在?
1986年村级整党中,临沭县郑山乡一位组织干部到丰岭村帮助老党员王保科填写党员登记表。在“处分”和“奖励”一栏,乡干部停住了笔问:“受过处分没有?”“没有,没有。”王保科慌忙回答。“得过什么奖吗?”“奖倒得过几个。立过特等功、一等功什么的。”他随口答道。
乡干部不相信的目光提醒了王保科,他转身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哗啦啦抖落出一本本立功证书和一枚枚斑驳的军功章。他是一块金子,在土中埋藏了30年,仍然熠熠闪光。
(二)
1955年初,在部队当连长的王保科抖落朝鲜战场上的一身征尘,复员回到了阔别11年的家乡。“保科,出去这些年,打过多少仗?立过多少功?当了什么官呀?”回乡那天,乡亲们挤在他家两间破草房里,七嘴八舌地询问。王保科只是“嘿嘿”笑笑,不语。
他不想炫耀自己的功绩。他觉着,为受苦人翻身解放去打仗、去流血,是完全应该的。比起身边倒下的战友,能够活着回来,他感到满足。他向党支部交上了党员介绍信,把一枚枚军功章、一张张立功证书塞进了箱底,第二天,就和群众一起上工了。
三十载艰苦岁月,三十载风雨沧桑。从复员踏上故土那天起,王保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从未向组织上讲过自己的功绩,从没领过应该享受的定补金。沂蒙山区贫困,丰岭村可以说是它的缩影。而王保科因上有年迈久病的父母,下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致使他家成了全村最贫困的农户。20多年来,全家7口人一直住着两间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的低矮破草房,地瓜干成了家中的主要口粮。刚复员回乡那年,父母相继得了重病,半年多下不了床。看着躺在床上呻吟的二老,王保科真想亮出“军功章”求得民政部门的照顾。然而,他想得更多的是,国家刚刚建立,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那点“功劳金”能省就省点吧!于是,他东家跑、西家借,赊点粮食给父母吃,弄点钱为老人抓药,自己则勒紧腰带吃糠咽菜。后来,又干脆把部队带回来的皮箱卖了,为老人抓药治病。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王保科患病多年的父母先后去世,为老人治病和办丧事欠下了一屁股债,生活几乎把他家逼到了崩溃的边缘。那年,小女儿出世才几个月,妻子干瘪的乳房却吸不出乳汁,整天嗷嗷直哭。于是,家中仅有的一点地瓜干,成了女儿的精粮,全家人则靠地瓜秸、树皮、糠菜度日,而他和妻子不得不去吃观音土,直吃得两人都得了水肿病。在这种情况下,王保科还是没有亮出自己的“军功章”,而是挎起篮子,去野地寻挖能够充饥的野菜、草根……“那时,国家的难处更大啊!咱是党员,得为国分忧,和群众共渡难关!”30年后,他这样说。
(三)
“军功章”久久压在箱底,王保科几乎把它忘了。但30多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共产党员应该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
王保科刚复员回乡那阵子,村里已经连续几年闹饥荒,家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肚里空,人心散,村里偷偷摸摸、打架斗殴的事经常发生。村干部对此束手无策,全村散得像一盘沙。“当年流血奋斗难道是为了今天这个样?得让翻身的乡亲们尝尝新社会的甜滋味!”王保科说服了妻子和父母,毅然站了出来,担任了农业社社长。从此,他把全部身心交给了丰岭村。战争年代,王保科曾4次负伤,身体很差,阴雨天腰疼不止。当干部后,他把伤痛抛到了一边,整日没白没黑地带领乡亲们开山劈岭整梯田,修路垒渠建果园。为提高粮食产量,他在1958年就把一部分旱地改成水田种春稻。初春的田水冰冷砭骨,王保科总是第一个跳进大田,几百亩稻田插完了秧,他双脚也留下了一道道渗着血水的大口子。当年,水稻大丰收。当祖祖辈辈用地瓜干、红高粮填肚子的丰岭村人,端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泪珠叭嗒叭嗒掉进了饭碗里!
1972年冬天,县里组织治理丰岭村附近的“牛腿沟”涝洼地大会战。王保科又一马当先,率领民工队开上了工地。时值隆冬,寒风刺骨,50多岁的王保科和小伙子们一样干,抬着土筐一路小跑。每到夜晚,曾负过伤的腰一阵阵钻心疼,浑身散了架一样难受。终于有一天,他累得口吐鲜血昏倒在雪花飘飘的工地上。在场的群众哭着把他送进了医院。谁知他仅住了3天,刚刚能下床,又悄悄溜回了工地。
“啥叫为
人民服务?看人家老王!”
提起王保科,丰岭人这样讲。“是党员,就不能给党脸上抹黑。”王保科如是说。
昏倒在“牛腿沟”工地后,他的身体垮了下来,不能下地干活了,但他又担任了乡里的民政片长,一干就是8年。8年中,经他发放的各类款额有十几万元,但他从未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和亲友捞过任何好处,就是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也没伸手挪用过一分钱。20多年来,上级来村里招了十多名工人。每次,手中最有“权力”的王保科总是把招工名额分给家庭生活困难的群众。至今,除小儿子去年当兵外,他的另外4个孩子全都在家务农。
王保科结婚13天就去参军,蜜月分离,别乡十载,使他年近40才得了一个儿子。如今,他膝下只有两个孙女,老人多想抱上孙子啊!可是,当他得知大儿媳想上东北躲避计划生育时,已经不担任村干部的王保科比村干部还要急。他一次次找亲家一起做儿媳的工作,还把儿子狠狠训斥了一顿:“你这样做,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怎么开展?”最后动员儿子在村里第一个做了绝育手术。
1982年,82岁的五保户张韩氏弥留之际,拉住在床前伺候她的王保科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大兄弟,这些年多亏了你们……”是啊,为使老人安度晚年,王保科操了多少心啊!天冷了,吩咐人做好棉衣棉被送去;下雨了,又摸黑为老人查房关窗;即使自己患病在床,也没忘了嘱咐儿女为老人挑水劈柴……
王保科年龄大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全村人也都知道他是个特等功臣,村干部决定不让他交公粮,但王保科说啥也不肯。每到收获季节,他都把粮食挑了又挑,晒了又晒,天不亮就推着胶轮车走五六里路到粮站交公粮。连续3年,他在全村交公粮都是第一名。
不为索取,只为奉献。这,就是王保科生命的主旋律!
敬礼,人民功臣!
(四)
2003年2月,王保科因患食道癌住进了临沂市肿瘤医院。“我不住单人间,太贵了,住集体病房
就行……”85岁高龄的
王保科老人被医生安排在单人
病房后,非要从这里搬走。在场的医护人员实在闹不明白,便向他解释:“您老的医药费可是全部报销,不用自己掏一分钱的。你就安心在这里养病吧!”
“国家给俺报销,俺就能乱花钱了?国家没欠咱什么,决不能乱花一分。”王保科语重心长地说,俨然是在给儿孙和医护人员上政治课。在医护人员看来,王保科是个“特殊”病号,他的“特殊”不单在于他是个老军人,更重要的是他头脑“顽固不化”。他的主治医生胡大夫翘起大拇指这样描述道:王老真是老革命,这么多年了依旧是军人作风,说一不二,有时候任凭医护人员怎么劝他都不听,就是认准了一个理:不能糟蹋一分钱。他从住院那天起,就嘱咐医护人员,他的钱虽说是国家报销,但不能多花乱花。给他用药,医护人员都得先和他商量,药品得一项项地报,每次他都把价格问得清清楚楚,能省一分就决不多花一分。王老住院那会儿,经常胸闷,喘不过气来,脸憋得发紫。吸氧后,王老有了明显好转,谁知他一觉呼吸顺畅了,就逼着护士断掉了氧气。问他为什么,他竟然说:“多吸一会儿,国家就得多花一笔钱,还是省下来用到有用的地方吧!”
更让医护人员费解的是,为省 30块钱,老人竟拄着拐杖到门诊做心电图。从医院门诊做心电图需要30块钱,医生带着仪器到到病房做需要60块钱。王老知道后,非得让儿子搀着他,自己拄着拐棍出了住院病房,绕了一大圈到门诊楼去做。“那么大年纪了,身体又不好,那么折腾,就为了给国家省30块钱。”
起初,医护人员实在不明白王保科为何这么在意国家的钱。经询问,才得知:王保科可不是位一般的退伍军人,他曾经把非同寻常的军功章默默压在箱底30年,却从不曾向组织和群众炫耀过什么。
对此,在医院陪护王保科的大儿子说:“俺爸这一辈子都给了党,从来都没有顾上过家”、“父亲对这个家照顾得太少了”、“父亲虽然不称职,但每当看到村里人对他是那样的尊重,那样的崇拜,作为他的儿子,我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光荣……”。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对此,立过特等功的战斗英雄王保科全做到了,并且是一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不吃老本。
□王文俊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31日讯(记者赵泽军)“宾馆住宿手机被盗,要求看下监控,却被告知监控坏了。”10月30日,市民张先生拨打市12345政务服...
临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