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端平城乡教育资源“一碗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实现两基”到“均衡发展”,从学校的“低矮瓦房”到城乡的“最美建筑”,从“全面改薄”到“破解大班额”,从教育经费保障到教师的待遇提高……
近年来,临沭县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总体目标,围绕“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的决策定位,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精准施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端平城乡教育资源“一碗水”,为每个城乡孩子创造公平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加大财政投入
破解“城校挤村校破”
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大厅,现代化的教室,9月3日,投资7500万元的临沭县第六实验小学投入使用,该校设有小学教学班36个,幼儿园教学班18个,可容纳学生2300人。与此同时,学校还配套建设了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等30多个功能教室,建有300米标准塑胶跑道,是该县目前设施设备标准最高、最全的小学之一。这得益于该县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以解决大班额和全面改薄为抓手,不断加大地方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设适应城区和农村教育需要的硬件体系,破解“城校挤村校破”局面。
扩充教育容量,拓展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该县在城区新建北城实验学校、县第二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进一步完善城区周边乡镇学校网点布局;改扩建县第一实验小学、临沭街道第二小学等4所学校,新增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教室227口,增加学位10565个,城区各学校班额显著下降,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
提升农村办学条件,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在农村中小学大力实施校安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乡镇中心校建设工程,投资1.2亿元,推动建设全面改薄项目22个。改建校舍面积7.8万平方米,并配备图书、教学仪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等教育技术装备,有效实现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提升。
均衡教育资源
缩小城乡差距
弥补城乡教育的“鸿沟”,除了硬件上的改善,还需要软件上的提升。为确保城乡师资均衡,临沭县通过推行支教、城乡交流等形式,推动强校与弱校、城区校与农村校的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师资均衡。
今年新学期,临沭县又选派了87名城乡教师进行交流任教,全面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该县一方面依照“教师自主申请、学校审核推荐、教体局综合权衡”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学校急需的学科教师与选派支教教师的业务素质,从县直学校选取12名教师到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支教,促进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另一方面,镇街学校选派75名“临沭县名师培养‘十百千工程’”教师,到驻城学校进行培训锻炼。通过城乡教师交流任教,听课、上示范课、评课等方式,开展结对指导及校际间交流活动,逐步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推进优质均衡
提升教育发展内涵
临沭县不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教育发展内涵,以质量助均衡,以特色促发展,实现教育质量整体优化。
以质量助均衡。临沭县持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组建了城乡教学共同体,形成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教育管理、资源配置、督导评价“五位一体”机制,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办学质量明显提高。
以特色促发展。临沭县全面推进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同操同唱同阅读、课本剧展演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将柳编、莫氏绒绣、面塑、剪纸等多个民间艺术品种引入20多个学校,教育更加个性化、特色化,形成了“一校一亮点、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崭新局面。徐娜 李青 王文杰
新闻推荐
投资约1亿元、占地72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临沭县新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整洁,服务窗口办事指南、办公电脑等...
临沭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