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在竹 水竹双亲 2021年中国“南竹北移”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经验交流会见闻
■本报记者 叶晨雯
水清湖晏,竹绿景美。
9月23日,2021年中国“南竹北移”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开幕。在为期两日的活动中,全国竹子领域的6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共赴“竹”约,总结交流“南竹北移”60年经验成果,研究、探讨“碳中和”与“碳达峰”背景下北方竹产业创新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
聊城虽无崇山峻岭,却有茂林修竹。专家学者们对聊城市近年来竹生态、竹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交流谋划将竹业发展与推进科学绿化、开展生态修复、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结合起来,让更多的竹子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
以竹塑魂
擦亮“凤凰古城”亮丽名片
“黄河流域文明与运河商贾文化在聊城交汇,文化的交集让聊城拥有了‘江北水城’和‘凤凰古城’两张响亮的名片。”9月23日,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理事长蓝晓光说,古语有“凤鸣在竹”“水竹双亲”,水和竹以及凤凰和竹都有着渊源,因此在竹子发展方面聊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竹产业和竹生态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擦亮城市文化名片,为聊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青青翠竹随风摇曳,以竹为媒,不仅能富集竹资源,打造竹景观,还能培育深厚的竹文化,建设生态宜居聊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竹子的加入都能极大地丰富绿化效果和文化价值。
专家们建议,合理增加竹林面积,丰富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以提高碳汇能力和生态质量,还可以塑造城市的文化气质,提升城市品位。同时,以盐碱地竹林建设为抓手,发挥竹子在北方城市生态建设、美丽城乡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以竹为景
建设北方最美竹林风景线
“从全国来看,聊城是竹子发展的北方城市典型,通过将竹文化、竹科普、竹生态融合在一起,做活文旅产业,建设北方观赏竹种苗基地,充分发挥竹林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效益,打造了北方最美竹林风景。”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副理事长方伟说。
竹子四季常青,在城乡绿化美化和生态修复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湿地保护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中,竹子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如聊城的百竹园。”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马福义说。
当前,在街头公园和乡村建设中,聊城市已栽植竹子2000多处。今年,聊城市还将在矿柱林场实施竹林湿地生态建设项目,建设北方竹子发展中心。
以竹筑梦
生态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由于消费需求的拉动,市场对竹子的需求越来越大,竹子既能解决城市冬季缺绿的绿化难题,还能产出竹笋、竹竿等产品,带来综合效益。”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秘书长谢锦忠说,当前发展竹子是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昔日涝洼盐碱地,今日葱翠百竹园。“百竹园的建成是聊城市在盐碱地竹林修复生态方面取得的成果。”聊城市禾木竹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道君说,竹子的碳汇能力强于其他禾本植物。
据专家测算,竹子碳汇能力是北方一般用材树木的1.5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发展竹产业在“双碳”背景下潜力巨大。
“参加此次交流会,我们了解到哪些竹子品种在聊城适宜生长,之后实验室也会针对聊城这边的情况进行竹子培育。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聊城能够因地制宜地对竹产业进行布局,为北方区域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样板和示范。”四川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组培实验室负责人高会彬说。
新闻推荐
■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专业主任韩月芹口述本报记者林晨采访整理【人物名片】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