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张村古墓群出土文物 或将揭开古聊城二迁城址之谜
图一:出土文物
图二:墓铭砖
图三:舟形古墓
图四:青釉高颈瓶
图五:塔式罐
■于新贵
2020年底,位于开发区北城街道绳张村西南的建设工地上,施工人员发现了古墓群,随即,文物部门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这个古墓群位于光岳路与建设路交会处东侧,南距徒骇河河道约1500米,北距济邯高速约1000米,地处黄泛区冲积平原。经过3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埋藏在地下千余年的古墓揭开了神秘面纱。本次共出土了唐代晚期及五代后晋时期中小型砖室墓24座,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漆木器、蚌器、砖质墨书墓志等各类材质文物50余件套。
土岗南坡的24座墓葬
本次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工作人员掘开四五米厚的土层后,晚唐至五代前期文化层就映入眼帘。这些灰褐色沙土里掺杂着很多唐代红陶片、灰陶砖瓦及红烧土、草木灰颗粒。
通过探沟剖面,考古工作人员断定这里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土岗,这座土岗最高处与最低处落差接近3米,而这些墓葬正位于这座土岗的南坡上。
经过3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24座砖室墓。其中,小型砖室墓15座,中型砖室墓9座。
15座小型砖室墓墓圹平面分别呈长方形、长梯形、舟形。其中舟形砖室墓共4座,墓圹平面呈外弧状长方形,墓道短,底有台阶。墓室由砖砌成,底部平铺条砖,北段尖、南段窄、中段外弧。墓室前留有简易墓门,用条砖平铺斜砌。这15座小型砖室墓出土了“开元通宝”铜钱、红陶双系罐、青釉瓷碗、黑釉双系瓷罐、铜镜、白釉瓷碗、灰陶罐等文物。
8座中型砖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道底部有斜坡或台阶至墓门底部。墓门两侧用条砖平砌,上部由条砖竖砌门券,墓门用封门砖平铺斜砌。墓门后甬道较短,下用条砖平砌,顶部竖砌拱形券。墓圹呈圆形,墓室底部用条砖平砌,墓壁圆形者直接上收为穹窿顶,墓壁第11至13层四角再抹角转圆,上收至穹窿顶。墓室中后部用条砖平铺砌棺床外壁,棺床内填土,棺床上铺有青砖。棺床外壁雕都壸门。墓室左右壁有灯檠、直棱窗等青砖仿木结构装饰。随葬器物有瓷执壶、彩绘红陶塔式罐、瓷碗、瓷灯盏、铜镜、钗、铜钱、蚌粉盒、墨书墓志砖等。基本组合为塔式罐、白釉瓷碗等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塔式罐在山东地区较少见,而在聊城西临的河北邯郸、邢台和豫北地区出土过与之形制、纹饰类似或雷同的塔式罐。墓地出土的瓷器多为相州窑、邢窑等窑口出品的瓷器,少有山东本地窑口瓷器。考古工作人员推测,晚唐时期,博州位于魏博节度使腹地,军事统治区域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互动给聊城带来了相州窑、邢窑的瓷器。
中型砖室墓中有一座梯形弧边叠涩顶砖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道在墓圹南面偏西,直壁,底部呈斜坡至墓门底部。墓门两侧用条砖平砌,上部由条砖竖砌门券,前有封门砖平铺斜砌。甬道较短,顶部砌拱券。墓圹呈长圆形,墓室平面呈梯形弧边,前宽后窄,墓室壁下部用残砖平铺,无棺床,墓壁用条砖按照“四顺一丁”技法砌筑,顶部上部用条砖叠涩渐收15层起顶。墓室内有2具木棺,为夫妻合葬,仅在墓室东南角有一红陶双系罐随葬品。
这些古墓都是用青砖砌成,墓壁用条砖平砌,除被破坏的古墓墓顶形制不清楚之外,其他古墓顶部都用条砖竖砌券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墓都位于土岗南坡上,并且相口朝南。
六方墨书墓志砖锁定古墓“身份”
此次发掘出土了6方纪年墨书墓志砖,最早年代为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最晚为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跨度为114年。考古工作人员根据墨书墓志砖,基本确定了该批墓葬的年代,其他墓葬结合开口地层及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品特征来判断,也在此时段内。
这批纪年明确的晚唐及五代后晋时期墓葬,为鲁西甚至山东地区的唐墓确立了年代标尺,加深了原来人们对于山东地区晚唐及五代时期墓葬的一些认识。6方墓志砖上的墓志所涉及的晚唐博州城内外历史地理信息和环境信息十分丰富,为纠正史料中记载的唐代博州城的位置,博州城内外的聚落名称、方位、地貌和自然景观等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由于受历代黄河淤积影响,今聊城市境内地表几乎不见唐代的任何遗迹,本次发现的墓葬和墓志记载对完善该区域的地方史编年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墓志记载可知,至少有3群不同姓氏人埋葬于此,而且生前居住地不同,有居住城里的,如延福坊内杜家;城外草市内李家;市郊平陵乡魏公坊(里)内杨家;有单身葬,如李氏女;有一次性合葬,如杨府君;有二次祔葬,如杜元阳夫妇、杜期夫妇等。
古墓群或将解开千年之谜
根据文献记载,聊城始建于春秋中期,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公元前522年。此时的聊城城址在现在的东昌府区闫寺街道申李庄东的聊古庙。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在此地存在了1048年的聊城迁往王城。
自北魏孝昌二年至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聊城城址在王城存在420年后,又迁至巢陵,也就是旧州洼(今九州洼)。在旧州洼存在46年后,聊城城址于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再迁至现在的古城位置。
据文献记载,聊城拥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地处黄河下游,黄河对聊城的影响殊甚。历史上的聊城城址几次迁徙,皆因为水患。
经过考古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考古发掘,历史上的聊古庙、旧州洼等古城遗址已经确定,而存世420年的王城遗址像历史留给聊城的一个千年之谜,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聊城市东昌府区博物馆副馆长郑彦参与了此次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他介绍,在这次古墓群的考古发掘中,6方墓志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墓志资料,当时博州附近有平陵乡、土山乡,还有城里的延福坊、城外草市。考古工作人员推测,这些古墓群应该是博州城北郊的土山乡土岗前面的专置公共墓地。
这次考古发掘为发现王城遗址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随着进一步发掘,或许能解开王城位置的千年之谜。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
新闻推荐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信访举报件情况统计表(第23批) 2021年9月18日
注:9月18日,省保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协调联络组向聊城市转办信访件共计12件,其中1件(污染类型为其他问题)涉及东昌府区...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