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业革命”推动“双减”落地 临清市实验中学学生课后作业改革初探

聊城日报 2021-11-15 10:17 大字

高效课堂展示

学生体育活动

教师表彰大会

■高庆杰 刘小希

作业是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反映学校教育观和育人水平的“名片”,是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为此,临清市实验中学立足实际,积极行动,校内,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校外,和家长达成育人共识,让家长监督更加有力。通过作业改革,该校逐步构建起“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新生态。

锚定改革方向 加强制度设计

明确监管责任,统筹作业管理,是落实作业改革的首要任务。

临清市实验中学充分发挥教务处的组织管理作用,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及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制度,制定了新的作业管理细则,明确了学科组长、年级主任、教务处三级监管责任,家委会作业完成情况反馈责任,以及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业务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

家校共育,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临清市实验中学建立了定期家访制度,班主任走进学生家中宣讲教育政策,和家长面对面谈心,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精准分析学生发展需求,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达成减负共识。同时,家委会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定期提出合理化建议,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取得进步。

严控作业总量 提升作业质量

推动“作业革命”有效落地,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关键。

在临清市实验中学,作业总量由学科组长、年级主任、教务处三级监管,提倡作业当堂完成。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可按时就寝。学校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书面家庭作业家长叫停”制度,即在当日作业影响孩子睡眠的情况下,家长有权签字叫停。

作业要“限量”,也要“保质”。该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与此同时,作业方式设计强调多元化,开展了综合实践、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人生规划等课程,布置多元化作业。

明晰生成过程 深化改革实践

“双减”背景下,该校进一步明确了作业生成的过程——

集体备课中,学科教师依据本学科的特点,设置常规作业、弹性作业条。学科组长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加强整体设计研究,推出更多拓展式、体验式、项目式作业。

作业条产生后,年级部、教务处组织人员讨论、审批,进入公示环节。作业公示期间,家长代表对作业量进行再次审核。学生写作业期间,家长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随时叫停。

此外,教务处每月组织各科作业评比。一是要求作业中包含的问题不仅要真实,还要易于理解,契合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要从激发学生综合知识甚至跨学科知识学习与运用的角度设计探究问题,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作业,注重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科学探究思维、工程设计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今年9月,临清市实验中学教务处、教研室、年级部骨干成员围绕“双减背景下中学生课后作业改革研究”主题申报市级课题,这一前瞻性的改革实践经课题专家组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成功立项,被确定为2021年度聊城市重大攻关科研课题。当下,该校教科研团队正根据不同年级学段的特点建立子课题,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新闻推荐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的聊城实践之四

■本报记者张目伦临清市戴湾镇明清砖窑遗址、戴湾闸、砖闸、会通闸、临清闸、历史街区,阳谷县七级下闸、七级古街、阿城上...

临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清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