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老给我写过三封信” 聊城学者范景华回忆与季羡林先生的一段往事

聊城日报 2021-11-09 15:00 大字

季羡林先生的三封来信

■本报记者 张目伦

10月29日上午,临清市举办纪念季羡林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东昌学院副教授范景华捐赠了季羡林先生的三封亲笔信(复印件),由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史研究中心主任井扬接收。座谈会上,范景华回忆了他与季老交往中发生的故事。

范景华说,1991年9月21日至24日,在聊城举办的傅斯年学术研讨会上,他与季羡林先生相识。9月22日中午,他陪同季老到聊城百货大楼购物,一路上谈话很融洽。季老说:“明天回老家看看,家中有个小男孩,喜欢玩枪。”于是,季老想花30多元钱买一把玩具枪,范景华抢着付了钱。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古今中外说法很多,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当时,范景华正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趁与季老在一起的机会抓紧请教。季老略加思考,说:“生存,比如山崖石缝里长出一棵树,表现出强烈的生存能力。如鲁迅所说,人,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范景华说:“我不同意先生的观点。我认为,人与动物、植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生存的自由,动物、植物没有,受制于自然。”后来,季老在给范景华的来信中戏称,他们在聊城百货大楼打了一场“遭遇战”。

此后,范景华撰写了《人:追求生存自由的社会性动物——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一文,发表在《南开学报》1995年第4期上。他说,前不久,他的学生查阅后告诉他,这篇哲学论文下载量为1129,被27位专家学者引用过。

范景华告诉记者,他向季老请教的第二个问题是:傅斯年青年时代受西方哪位思想家影响最大?季老当时说不知道。范景华说:“我认为,受尼采与弗洛伊德影响最大。傅斯年在《一段疯话》中倡导‘疯子精神’,提出要打着灯笼找超人。”“超人说”是尼采提出来的,弗洛伊德因发现“无意识”而闻名于世。1919年至1920年,傅斯年著《心理分析导引》,章士钊说,“傅斯年是全中国最懂弗洛伊德学说的人”。对此,季老表示赞同,并在会上公开说:“我赞同一位同志的说法,傅斯年青年时代受尼采与弗洛伊德的影响最大。”

范景华说,他印象中的季羡林先生,衣着简朴,穿一双平底布鞋,像一位老农,根本看不出是一位留学德国10年、通晓10余种语言的“洋博士”。先生平易近人,无傲气,而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傲骨。季老为人真诚,嘱咐他“宁可不说,也不要说违心的话”,曾一再强调,要说真话,不要说假话。季老自觉遵守纪律,每次开会,总是提前两三分钟到场,且才思敏捷,即席讲话,出口成章,无废话,无语病。季老还教导他说,从事学术研究,要知识面宽,要了解学术动态,把握住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

10月30日上午,在季老家族曾孙季孟祥的引领下,范景华拜谒了季羡林故居及墓地。对于季老买玩具枪一事,季孟祥记忆犹新,因为那个收到礼物的小男孩就是他的儿子。

新闻推荐

松林镇第三完小 棋类选拔赛开赛

本报讯(通讯员黑莹莹)10月26日,临清市松林镇第三完小开展棋类选拔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本次比赛分为象棋、五子棋、...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