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的聊城实践之四

聊城日报 2021-11-09 15:03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目伦

临清市戴湾镇明清砖窑遗址、戴湾闸、砖闸、会通闸、临清闸、历史街区,阳谷县七级下闸、七级古街、阿城上下闸、荆门上下闸、张秋码头……记者在连日的走访中发现,虽然风云早已散去,运河也已断流,但是数百年的积淀造就的运河城镇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熠熠闪光,运河沿岸流传着的古韵悠长故事,等待人们进一步发掘,全方位整理和传承。

遗存:临清古民居写满故事

余秋雨曾在散文《金钟楼记》中慨叹:“现代都市最大的遗憾是缺少故事和传说。”他还设想,“如果上海外滩的楼群能与一些名世的小说有所呼应,它的魅力就会超出建筑学之外。”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临清市仍有不少老房子保存了下来。这些老房子融建筑艺术、民俗风情为一体,展示着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一座老房子,便是一个故事;一座老房子,便是一首明清市井生活的歌谣。临清不缺故事,缺的是对古老历史风貌的保护、挖掘与发现。

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井扬介绍,临清汪家大院是王伦起义失败后的自焚处,有一段名播千古的悲壮故事;传说陈三两曾在赵家大院卖艺,后演绎成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目《陈三两爬堂》。还有冀家大院、陈家大院、张家当铺等,均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细胞”。用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蔺栋华的话说:“这些明清遗存,比山西的乔家大院更具内涵,浓缩了临清运河文化的精华。”

以汪家大院为例,可以挖掘三方面内容。一是徽商文化展示,包括徽派民居、济美产品等。二是汪灏故居及事迹展。清代康熙年间进士汪灏(1651—1718)是徽商后代,曾任官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河南巡抚等职,以清廉闻名,著有《倚云阁诗集》,行书《栈道杂诗》笔法遒劲,已由汉中市博物馆列入汉中碑帖丛书出版。三是王伦起义事迹展示。王伦起义被镇压后,乾隆皇帝曾亲巡临清,写诗两首(诗碑尚存,但已残破),并命人创制“拿王伦”的九子棋,在全国推广。“拿王伦”棋盘的结构正是当年临清城市街道布局的缩影,半圆部分表示土城,矩形部分表示砖城,弧形线和矩形边表示土城和砖城的城墙。

井扬认为,在临清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这几个方面都应得到展示。

项目:阳谷河闸群全域保护

针对运河保护,阳谷县筹划开展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对张秋减水闸遗址、水门桥码头遗址、张秋大码头遗址、张秋北小码头遗址、阿城盐运分司和北河工部分司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阳谷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保章告诉记者,会通河阶梯船闸核心展示园涵盖大运河阳谷段沿线、各闸群遗存沿线及其周边区域,核心体验区设置在荆门上、下闸之间的运河河道西侧,北至荆门下闸北410米处,南至荆门上闸南260米处。

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该项目将对大运河阳谷段遗存的荆门上闸、荆门下闸、阿城上闸、阿城下闸、七级下闸、陶城铺闸等闸体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保护与修缮,优化周边生态人文环境,设置风格统一的闸群分布图及闸体解说设施,强化各闸体之间的水陆交通和文化联系;对保存效果较好、便于功能性利用的重点闸体进行全貌恢复,特别是对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两组闸体进行修复和利用,恢复其闸体结构及其周边河道环境,发挥其自身作为节制闸的原始功能。

徐保章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运用VR技术沉浸式地展现古代闸官司闸、会牌传递、闸门启闭、御史巡河以及盘闸、拉纤等漕船过闸的繁华景象,展现古代运河高超的设计水平与科学的管理,唤起群众对大运河的文化认同感。届时,游客可身临其境地融入古时运河闸旁繁华的市井,看闸上脚夫,观街市茶舍酒楼,全面、深刻地了解先人漕运过闸的智慧和故事。

同时开展的项目还包括河道及沿线展示带建设工程、梯级船闸展示园建设工程、郊野空间修复工程及湿地公园工程、沿线展示配套设施工程、大运河盐运文化陈列馆工程、大运河数字化体验与展示工程等,涉及范围南至金堤河南岸外侧堤脚线,北至阳谷县边界,东、西包括大运河阳谷段文物本体及其相关环境的区域,总面积为3672.1公顷。

专家:运河新成果亟须营养

运河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研究前景,需要不同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的共同合作与交流,通过集体力量挖掘新内容、创新举措、提升新高度。对此,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郑民德认为,要整合研究力量,组建研究机构与团体,催生运河研究新成果。

目前,运河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但依然存在研究力量薄弱、同质化严重、研究机构分散、协调合作机制不健全等缺陷,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运河理论成果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产品。郑民德说,在当前国家、社会重视运河文化的有利形势下,省、市有关部门要充分激发高校科研单位、民间学术团体的研究热情,组建与打造高质量的运河研究机构,形成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品牌与研究高地,深入挖掘山东省的大运河文化,展现齐鲁文化的丰富性与全面性,同时,加强不同区域、不同国家运河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进而打造高质量的运河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与社会。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胡梦飞说,山东运河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旺盛的生命力,凝聚着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涵。在新时期,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运河文化发展规划,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这一文化优势,对接国家及省内战略,在做好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运河文化的利用水平与效率,加强与生态环境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密切结合,推动“鲁风运河”品牌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新闻推荐

临清市盘活低效用地激发新动能

本报讯(记者夏旭光)近日,为了避免土地资源短缺与资源闲置、低效利用现象并存的情况,临清市以处置、盘活低效土地为突破口,创立...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