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群“零距离” 和谐“植”心中 ——忻城县社会稳定动态七项排名全区第一的启示

广西日报 2014-03-31 17:51 大字

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黄大华

忻城县继连续八年荣获自治区平安县之后,近日,在全区2013年社会稳定动态七项排名中荣膺榜首,比2012年提升了4位。据自治区民调中心统计,忻城县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满意度达98%以上。

社会和谐稳定的一连串荣誉,是对该县创新社会管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生动诠释。

“要让和谐稳定植根在广大群众心中!”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县长李朝晖均表示,忻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既要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减少矛盾,又及时妥善处理现有矛盾,并将可能产生的新矛盾遏制于萌芽状态,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1 “102030”接访机制,3年化解信访事项122件

新闻故事1:忻城县思练镇南闷村加庭屯罗瑞武连续走了5年上访路。县委书记谢大研在下基层排查信访工作后,约其到家中做思想工作,帮其解决了问题。问题解决后,罗瑞武还制作一面锦旗送给忻城县委,给他在多年上访的历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新闻故事2:忻城县红渡镇古房村古抗屯的村民罗国荣,为解决自己的经济补偿问题连续7年上访。得知情况后,县长李朝晖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做信访人思想调解工作,经过协商调解达成共识,信访人对处理结果也很满意。

纵深阅读:为使已经存在的矛盾得以化解,让百姓满意,该县于2012年创建了一套矛盾排查化解的长效机制。这项机制在忻城有个广为人知的名词——“102030”工作机制。

“10”是指群众来访联接机制,即每月10日,由县四家班子领导组成接访组进行公开大接访。设立总台、县委书记接访台、县长接访台、“三大纠纷”接访台、涉法涉诉接访台等,把解决信访问题作为“减压器”。“20”是指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即每月20日前由县领导挂帅,部门配合,到各自联系的乡镇进行下访、排查活动。把人民调解作为化解民间纠纷的“尖刀利器”,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制度,形成了矛盾纠纷大联动、大排查、大调处的工作格局。落实“月查月报、专查专报、随查随报、急查急报”的“四查四报”制度,定期展开“拉网式”排查,超前掌握重大社会矛盾的预警信息,做到防微杜渐。“30”是指矛盾纠纷联处机制,即每月30日前,县政府常务会召开会议对当月排查摸底的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解决方案进行研判,制定具体的解决或调解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忻城县共开展大接访36次,县领导参与接访157人次,接访群众167批1224人,解决矛盾、信访事项122件。

启示:让“联接联调联处”制度化,每月定时接访,定时调解,定时办结,形成长效机制,为群众来访搭建了诉求平台,为群众矛盾构建调解机制,为群众问题提供高效解决途径,提高了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效率,理顺了群众情绪,减少了矛盾的积累、激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 党建与调解联动,2000余名“综合员”遏制矛盾于萌芽

新闻故事1:在忻城县北更乡塘太村蓝绍会前不久光荣入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中国好人榜”。她是塘太村的屯级综合员,负责妇女小额贷款。她先后为村集体和村里的妇女垫支资金达16.8万元,在她的担保和联络下,塘太村妇女有500多人(次)获得了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共计1000多万元,帮助数百人脱贫致富,贷款还款率高达100%。

新闻故事2:全国人民调解员能手、忻城县大塘司法所卢日玲从1990年起一直从事和百姓打交道的司法调解工作。因为他调解纠纷公平合理,群众也认可他这个“知心朋友”,许多山林地界、邻里斗殴等纠纷,都能在他的调解下化干戈为玉帛。仅最近5年,他就成功调处纠纷155件,其中疑难纠纷45件,成功率达95%以上,没有一起因调解不成而“民转刑”。

纵深阅读:为将群众内部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忻城县将基层党员“网底工程”、“螺丝钉工程”与人民调解有机结合,即建立“屯支部+屯务委员会+协会”的稳定工作网底,从建立调解网络、运作机制,到多部门联动化解模式等,制定了一系列相应制度,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员战斗堡垒作用,着力营造新型党群、干群、警民关系。

为此,该县在每个自然屯中采取竞选方式聘任1-2名专门负责履行维稳信息员、人口管理员、民政联络员、廉政监督员职责的“综合员”。目前,竞争选聘产生的2079名由屯党支部书记(屯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以及先进农村党员等组成的屯级综合员在屯级阵地上凝聚成“掌握民情最及时、服务群众最到位”的力量。

此外,该县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为突破口,在全县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了县、乡、村、屯四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建立“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综治工作例会”、“重点问题督办”等制度,把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各种问题和隐患纳入党建工作日程。

启示:2000多名“综合员”作为基层组织应急机制链中“最底层”的环节,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网底的触角,随时监控本屯社情民意和各种安全稳定信息,是公共突发事件动态掌控的第一道防线,是一条维护社会稳定的最长防线,可以将群众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

3 实施社会风险评估,变维护稳定为创造稳定

新闻故事1:两年前,忻城县党委班子研究决定:建设城南新区,扩大县城规模,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这一决议形成的同时,还有另一项决议,要求县住建局、国土局、民政局等部门对扩建县城进行调研,形成社会风险评估报告。根据风险评估报告,扩建县城将涉及2000多亩征地拆迁,将造成近千户居民失地、失业。为此,该县配套实施了征地拆迁补偿机制、促进失地居民再就业制度等系统工程。

如今,征地接近尾声,各种可能产生的矛盾均被化解于无形。

新闻故事2:2012年,忻城县党委班子研究决定,通过2-3年时间对“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的偏远自然屯实施异地扶贫搬迁。这项工程有可能造成搬出来的农民无法就业。于是,该县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支持,同时,组成由住建、扶贫、人社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将搬迁出来的村民住房、就业、社保等后顾之忧一并解决,化解了可能产生的矛盾。

纵深阅读:近年来,忻城实施重大决策和工程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制度,不但看“要不要干”,而且还要看“能不能干”,将维稳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主动为自觉行动。2010年以来,县政府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天网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共安装有1000多个摄像头;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政法机关办案专项经费等。

启示:社会和谐的种子“种”在百姓心中,只有综合考量百姓利益,才能制定科学可行的决策,维稳工作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变“维护稳定”为“创造稳定”,才能让社会和谐稳定在百姓心中“生长”。

新闻推荐

产业促民富 甘泉润民心 ——忻城县大力推进扶贫攻坚见闻

本报记者罗侠本报通讯员蓝春青“葡萄酸酸甜甜,不愁销路价钱。”八月忻城,沉浸在葡萄成熟甜美的气息中。在忻城县大塘镇寨南村三寨沟的葡萄园里,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往下垂,摘一粒放入口中,甜到心里。果...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