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零度关注 祁连山下,支教团的“金胡杨”爱心行动

兰州晨报 2013-11-25 13:11 大字

金佛寺镇中心小学支教大学生和孩子们交流。本报首席记者 董开炜 摄 整理发放捐助物品。

一个叫珍妮的小女孩,用手中的神奇七色花做了七件好事,第七片花瓣让一个跛脚的小男孩恢复了健康。11月21日,在酒泉市肃州区金佛寺镇中心小学支教的研究生沈诗淳为三年级学生解读语文课《七色花》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要乐于助人。由沈诗淳、周群、李帅组成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小分队,在金佛寺镇的土地上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也种下了爱心帮扶的“金胡杨”种子。

“不能误人子弟”

11月21日,距酒泉城区近60公里、位于祁连山脚下的肃州区金佛寺镇寒意浓烈。这一天,沈诗淳、周群和李帅在金佛寺镇中心小学支教已满3个月。

清晨7时,天色朦胧,远处的祁连山初露巍峨轮廓。早餐期间,周群和沈诗淳、李帅快速吃完,紧握拳头相互加油,希望新的一天继续“被认可”。

7时50分打扫卫生,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周群有点心疼,不由自主地摸了摸一个女孩子的脸蛋。

“老师,我们一点也不冷。”孩子很懂事地说。

周群担任四年级(3)班的语文课教师和副班主任,8时整,她在教室黑板上很认真地写下早自习“学习目标”,指导孩子们预习课文,她希望孩子们快乐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毽子里的铜钱》,周群和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展开问答式的交流,学生举手频频。

“孩子们,5元钱能做什么?”周群问。

“以前的5元钱可以买本故事书,外加一支高级钢笔,现在只能买一支普通钢笔了。”

“想一想,钱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

“买不到健康身体,买不到朋友,买不到爸爸妈妈在家里陪我。”

学生的回答总是让周群感到惊喜:“他们通过对比回答问题,而且还能反映社会现象,说明他们的思维很敏捷,平时善于观察”。

9时45分,校园广播响起音乐《希望的风帆》,师生们做课间广播操。周群觉得,孩子们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像风中坚强飞翔的鸟儿,与晨光中显得十分神圣的祁连雪山构成一幅美丽而又宏伟的图画,孩子们就在画中。“美丽的场景会勾起心底的美好愿望,我爱这样的场景,而这种爱就是我工作的动力和润滑剂。”周群说。

10时40分是大课间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最近迷上了花样跳绳,周群、沈诗淳和李帅上场一起跳。

一天的时间基本没有空闲,不知不觉便到了晚上8时30分晚自习下课。

周群和往常一样,来到学生宿舍查询,督促他们洗漱、坐在床头轻声给孩子们讲故事催眠,确定每一个孩子都睡觉后才离开。

面对支教生活,沈诗淳说:“我们不是科班出身,但不能误人子弟。”

激情活力感染师生

教学工作是否被认可,沈诗淳、周群和李帅以“老师的评价和孩子们是否愿意听讲”为判断标准。

“他们的到来不仅仅补充了教学力量,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激情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活力。”校长茹作满说。

在众多老师看来,3名支教研究生不仅认真、虚心,他们的激情活力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也感染了师生。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周群授课班级的班主任杨涛如是说。

杨涛向记者举例说,11月13日,周群在讲解一节有关贝多芬的音乐课前下载了各种版本的月光曲。上课时,她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抱到教室,让学生通过聆听月光曲,认识贝多芬,一节课下来,学生求知的欲望更强烈了。那天,一名学生问:“杨老师,贝多芬都写过哪些乐曲?”他只能说出两首,于是和这个学生进行查阅。

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李菊玲老师告诉记者,3名研究生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教学,还通过讲故事、讲自己的经历教学,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在对比中理解知识点,效果很明显。

在三年级一班班主任秦锐的心目中,沈诗淳是一名责任心非常强、特别细微、知识渊博的礼仪型教师。班上有个孩子是单亲家庭,但平时很乐观开朗,连她这个班主任都不知道。有一次,沈诗淳在这个孩子的作文中发现他的家庭情况后,经常单独和孩子谈心,经常去家访,这个孩子说:“沈老师让我学会了感恩。”

下午2时40分,是三年级一班的语文课,上课铃声响起时,教室里却传出歌声,原来,这是沈诗淳上课的法宝之一。学生杨丹告诉记者,沈老师上课时先给我们唱一首歌,我们很喜欢上语文课。

支教路上艰辛磨砺

沈诗淳等3名研究生的支教之路,始于2013年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放假前,组建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号召在校研究生自愿报名。最终被分配到酒泉市的支教团由12人组成,他们离开学校回家进行准备,8月21日从四面八方齐聚酒泉市,兵分两路至肃州区、金塔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沈诗淳、周群、李帅组成的支教小分队赴金佛寺镇中心小学。

来自湖北随州的22岁男孩沈诗淳与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女孩周群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听到学校招募支教团去边远地区,他们的内心产生一种冲动。

“我想去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挑战自我。”周群说。

和沈诗淳、周群相比,23岁的河北保定男孩李帅对农村生活较为熟悉,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但是,他们都是第一次到甘肃边远地区,动身前没有人告诉他们任何关于支教地点的信息,他们想象中的酒泉乡村是戈壁滩、土坯房、取暖用火炉、电话打不通。

动身前几天,有朋友给他们的QQ群传来一张金佛寺镇的图片,让他们激动得跳了起来。“看到图片上有两杆通讯塔,马上意识到那里是可以打电话的,当时简直欣喜若狂啊!”李帅说。

8月21日下午,金佛寺镇中心小学校长茹作满在酒泉接他们时,想带他们去周边旅游景点看看,沈诗淳等3人不约而同地拒绝了。他们很期待看到即将工作生活一年时间的地方。

“这里的条件比预料的要好得多呢!”周群说。但心头的窃喜,很快被嘴唇干裂、手脚脱皮、拉肚子等不适应症折腾了好些日子。

对于沈诗淳这个“无米不欢”的南方人来说,以前顿顿米饭,现在大部分以面食为主,改变这种饮食差异让他苦不堪言。

11月21日中午,食堂供应米饭,他早早排队等候,很霸气地吃了两碗。

生活中的困难远比教学困难要小得多,非科班出身的3名学生要完成从学生身份到老师身份的转换,他们完全从零开始。现在,一旦没有课时安排,他们就去听别的老师讲课,一有空闲就“讨好”其他老师问这问那、虚心求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祁连山下播种“金胡杨”

在边远地区支教,支教团不仅仅承担教学,还要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爱心帮扶行动。

在渐渐适应了当地环境和学校教学工作后,沈诗淳带着周群和李帅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和周末进行家访。

9月30日是他们第一次家访,他们选择家访的第一个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侯玉玲、侯昇玉姐妹家。金佛寺镇上截村三组,这个家的贫寒让他们目瞪口呆,周群至今回忆起当时第一眼看到的场景都眼角浸泪。“破旧的住房在那个村找不到第二家,高位瘫痪坐在轮椅上的男主人衣着褴褛,一只眼睛也失去了视力,年迈的爷爷奶奶招呼我们,而脏兮兮的沙发看上去一坐人就会散架。”

当天,这个家庭被支教小分队确定为重点支援对象。

“十一”长假,支教小分队顾不得休息,经过4天家访,初步确定7名学生为扶助对象。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挤出时间走村串户家访搞调查,3个月了,他们只去过两次酒泉城。和他们一样,在金塔县支教的其他9名支教团成员在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走访调查。在征求支教团成员的意见的基础上,他们把爱心帮扶计划定名为“金胡杨”。

“胡杨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是沙漠的脊梁,不屈的精神值得宣扬,也符合我们爱心帮扶计划的宗旨。”沈诗淳说。

记者了解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支教团,支教帮扶平台以某网站为主要依托。在家访调查中,支教团小分队对每一个家庭的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并针对性地制定长期的帮扶方案,再将这些资料上传网络平台,吸纳社会爱心人士进行资助和帮扶,同时设立账户、建立帮扶小组接收和发放帮扶物资。

让小分队深感欣慰的是,他们第一次上传资料后的第三天便有四川爱心人士联系他们并寄来价值2200多元的衣物。

小分队搭建的爱心桥梁,将这个边远小镇与大江南北的爱心人士紧紧联系在一起。11月2日上午,山东菏泽的徐长波先生抵达金佛寺镇,前往侯玉玲姐妹家中慰问并送上过冬衣物。临走时,徐先生决定长期资助侯玉玲姐妹完成学业。“爱能点燃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看到孩子们的笑容,自己也感觉到很幸福。”徐先生说。

从9月23日收到第一批物资到10月22日,小分队累计接收了30批次的爱心捐助。截至11月15日,小分队累计走访学生家庭60多户,确定29名学生家庭为帮扶对象。他们和这些爱心人士正给祁连山下的贫困孩子输送着一份份温暖和希望。

■本报首席记者 董开炜

新闻推荐

万亩胡杨换金装神舟故乡美如画月日中国酒泉航天金塔第

万亩胡杨换“金装”,神舟故乡美如画。9月28日,中国·酒泉航天金塔第六届胡杨文化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在金塔县开幕。  中国·酒泉航天金塔第六届胡杨文化旅游节暨经贸洽...

金塔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塔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