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张帆通讯员赵丽华陈华近日随着华润新能源邹城

济宁晚报 2013-07-15 08:01 大字

■本报记者张帆通讯员赵丽华陈华

近日,随着华润新能源邹城风电场一期项目6台风电机组的并网发电,济宁市开发风电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风电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新能源产业,这个项目的顺利并网发电,对于缓解邹城市工农业生产用电紧张,改善能源利用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史瑞华介绍说,华润新能源邹城风电场项目建于邹城市西南部山区,设计装机总容量100兆瓦,一期工程投资近5亿元,于2012年6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安装了单机容量1.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33台,共计49.5兆瓦。目前,6台机组正常运转,全部机组预计今年7月中旬并网发电,一期投产后,每年可向电网提供约1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为国家节约标准煤34509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9.9万吨。

记者了解到,作为风电场一期项目所在地的郭里镇,有大小山头79座,山头之间形成天然风道,年平均风速达到10米/秒,具有风力发电的天然优势。然而,风力发电并不是该镇唯一的新能源产业,早在2011年底,该镇另一大新能源产业———台联电山东邹城一期20MW薄膜光伏电站已成功投产,仅刚投产的第一年,便为邹城市带来600余万千瓦时的清洁电量。在两大新能源产业的带动下,郭里镇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正在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园区,招引风能利用、风电装备制造、太阳能设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项目,逐步构建邹城“新能源基地”框架。同时,依托风电、光电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新能源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旅游服务市场将“风”“光”产业融入到生态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做足做好新能源产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相容发展的大文章。

如今,站在郭里镇东凫山上,放眼望去,一座座白色的“风车巨人”伫立在大风中,一排排太阳能发电板反射着耀眼的光芒,两大新能源同台竞技,蔚为壮观。新能源,也在推动济宁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上已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感言:纵观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我们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尤其是煤炭资源,占到50%以上,这对环境破坏很大,而且这些传统能源也正面临着能源枯竭的严峻局势。目前,随着工业发展转型、环保要求的提高,煤炭行业昔日的风光已开始逐渐褪色。作为煤炭资源大市,济宁也在积极摆脱“煤炭依赖症”,谋求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使得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济宁解决“煤尽城衰”问题的希望所在,更是实现经济战略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砝码。

新闻推荐

打破邹城本土企业“零上市”局面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杜宝胜王静)近日,山东金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邹城市首家挂牌上市的中小企业,打破了邹城市本土企...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