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我来了

济宁晚报 2018-07-19 10:23 大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而清华大学也是我现在树立的奋斗目标。7月1日下午,我跟随济宁市小记者团组织的“我到北京上大学”研学团,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清华大学。漫步于清华校园内,我深深感受到了清华所独特的百年校风校气。

当天,清华校园内人山人海,因为这里是我国最高学府,精英学子的聚集地,中国人才的聚宝盆。人群中大部分人,都是来自祖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因为每个人心中的清华梦,使大家共同来到了这里。我更是兴奋,在心里一个劲地高呼清华,我来了!清华,我来了!

行进中,一名文质杉杉的清华大学生向我们走来,她面带微笑,端庄秀丽,举手投足间都有种不同寻常的气质,彰显了清华人特有的才气。真印证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她告诉我们,她叫百福琴,今天我们的清华之旅,将由她带领我们参观。跟随白姐姐的步伐,我们信步来到了清华美景之一的荷塘月色。满池的荷叶你挤我碰,像一个个碧玉盘;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而白色的荷花又洁白如玉。朱自清老先生在他的《荷塘月色》中写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和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一边去了。”此时此刻,我深临其境,被美景陶醉了,深深体会了美的魅力。

我们又来到一处欧式建筑面前,在中国校国里怎么会有欧式建筑呢? 白姐姐告诉我们,清华大学的前身是上世纪初美国创建的“游学预备学校”,因此是欧式风格的建筑。我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们又来到一尊雕像旁,往上看是一张脸在知识的海洋里崛起,崭露头角;往下看,他正在书山书海中慢慢沉沦湮灭。这尊雕像代表了“读死书,死读书”。给人的启示是: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灵适运用,从书中进的去,出的来。正是清华勇于创新的理念,才让中国出现了华罗庚、钱钟书、季羡林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伟人。

沿清华路继续往前走,两旁的树葱葱郁郁,被修建得十分整整齐齐,银杏树和松树枝繁叶茂,它们应该算得上百岁老人了吧,貌似对着我们呵呵的微笑。很快,我们来到了清华最早的校门之一的二校门。白姐姐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门是重新修建的。最初的二校门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推翻了。这座门石板的颜色大部分都是灰色和白色,气势宏伟。我看着它,似乎听到了它在给我诉说着清华的那些往事。

我们漫步在风景如画的清华校园里,感受到了特别的文化气息。在这名师荟萃,名人辈出,才子巨匠云集的清华大学中,我立志:“百年清华,百年风雨,未来我一定也要成为清华的一员。清华,终将成为我的母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现在起,我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而不断的奋斗。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一班贾翼硕

新闻推荐

暑期迎来整容热,美容“小作坊”盯上学生族 整容这事,咱可不能乱“整”

本报记者张昭晖随着暑假来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生整容热潮,无论毕业求职,或是步入大学校园,通过微整提升颜值成了他们的重...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