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亿元炭素产业升级再出发——解析平阴孔村炭素跻身同行业“第一方阵”的成因

济南日报 2014-08-18 02:1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赵军 张阳)日前,由济南龙山炭素、中国冶金工业网联合承办的第四届电解铝技术创新暨铝用炭素产品推介会在济南举行,平阴县孔村镇8家炭素企业集体“借”会营销。“只要炼铝就需要炭素。孔村炭素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生产技术和环保标准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市场话语权正越来越强。”这是著名铝电解专家、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姚世焕在会上做出的点评。“全镇8家炭素企业,总产能200万吨,2013年实际产量160万吨,约占全国年产量的20%。2014年,孔村炭素产量可达200万吨,镇域内工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孔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陶庆福的话用数据印证了孔村炭素在同行业的位置。

与它庞大的数字和行业地位相匹配的是,孔村炭素产业集群从诞生起便带有明显的循环经济烙印。生产炭素的原料石油焦和煤沥青是炼油和炼钢后的废弃物,用于生产炭素后身价倍增,实现了废物利用;2007年,天然气替代了沿用几十年的传统燃料煤炭,既提高了热值和生产效率,又促进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减排,降低了成本;镇里从2008年开始,连续6年推动企业新上脱硫除尘、脉冲除尘、电捕焦油除尘等环保除尘设备,降低烟尘污染……这些及早动手、着眼未来的技改行动,让如今的孔村炭素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强。

不仅如此,通过多年发展,目前的孔村炭素已显现出强大的产业集群规模优势。“因为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孔村炭素在全国电解铝行业享有很好的口碑。”这是来自客户对孔村炭素的评价。还有的客户为确保炭阳极产品质量稳定,对合作的炭素企业实行奖优罚劣政策,仅去年一年,孔村炭素企业的重点客户之一魏桥铝厂就奖励龙山炭素700多万元,澳海、万方、海川等多家大型企业拿到的奖励则更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是目前很多炭素企业的又一重要选择。继开拓了美铝、俄铝等国外大型铝电解企业市场后,今年,万方炭素又已初步打开冰岛市场。仅去年,孔村炭素就出口创汇1.8亿美元。

如今的孔村炭素企业早已告别了当初“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各家都建起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龙山炭素等4家企业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澳海炭素技术研发中心更是跻身省级技术研发中心。通过技术革新,推广建设地下料场,炭素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扬尘明显减少;焙烧炉壁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保温材料,大幅减少了热量散失,让每吨炭素的用气量从最多时的100多立方米直降到最少48立方米,平均减少三四十立方米天然气;各企业先后对生产余热进行二次利用,上马了余热发电和余热供暖项目,逐步完善各环节能源供应和降低能量损耗,把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做得更长、更粗。

为引导孔村炭素企业实施技改,平阴县政府从去年开始就改变了对炭素企业的考核办法,那就是对炭素考核不再以总量和增量为主,而是以技改和环保的达标程度进行考核。并通过顶层设计,通过政府产业、建设规划以及发展考核等多种手段,引导孔村炭素健康发展。从2012年开始,孔村镇整合规划了3000亩的新型工业园区,引导企业依次实施技改,加大企业整合力度,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目前,龙山炭素整体迁建项目已经动工并初步投产,新厂区采用德国先进技术新上20万吨预焙阳极生产线,并逐步关停老厂区12万吨生产线,用盘活出来的老厂区占地用于临近的澳海、万方公司进行技改。以此方式,利用3-5年的时间,实现各炭素企业轮流新上技改项目,形成北澳海、中万方、南海川的企业布局,推动整个炭素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创新的力量本报记者 宋晓晖 刘钦涛

“第一书记”创新思路发展乡村旅游,引来众多游客。创新是一种力量。发展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农村天地广阔、资源丰富、机会众多,创新无处不在。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思路谋发展,换个...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