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居,暖百姓之心

济宁晚报 2013-01-02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张彦彦2012年12月28日上午九点,在市中区三里营片区的宁建嘉园,前一天的一场大雪精致地妆点着这个保障性住房小区,树枝上的皑皑白雪不时随着劲吹的寒风飘洒着。

刚从人民医院做完陪护回来的高绪合穿着厚厚的棉鞋,迎着寒风,踏着铺满冰雪的小区道路走向最南边的3号楼,他的家就在这栋普普通通的楼里。从大门口到楼下,高绪合的双脚给小区的白色地毯留下了一串不规则的印记。55岁的他,在生活的重压下,走路已略显蹒跚,上身已经泛旧的黑色棉服似乎已经发挥不了保暖作用,在它里面,毛衣、衬衣又被厚厚地套了好几层,脖颈处层层叠叠如山区的梯田,看上去有些繁乱。

来到二楼东户,高绪合打开房门,一套56平方米的两居室便出现在眼前。一台被盖上了红色条绒布的电视机、一张磨破角的木桌、两把油漆剥落的椅子、一个有些破旧的马扎是客厅里所有的陈设。“没铺瓷砖,家里简陋了些。有房子住我就满足了,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再装修买家电了。”高绪合对记者说,话语里透着对生活的满足。

高绪合的老家在济南市平阴县,23岁时,他怀揣着离开农村老家到外闯荡一番的梦想来到济宁。30多年来,为了曾经的梦想,他做过酱菜、卖过青菜。然而,老实本分的高绪合在历经多年的艰辛之后,生活依然如登山一样艰难,家庭依旧一贫如洗,就连结婚6年的媳妇也因为受不了无尽的贫困而选择了离婚。“30多年,我都是租房子住的,搬过近20次家,每次都是选择偏远的郊区或者城中村,这样会便宜点,从20多块钱一月,到50块、100块,房子简陋不说,年龄越大,人家都不愿给租了,就怕有个万一……”提起从前,高绪合长长地叹了口气,脸上透着无奈。

天无绝人之路,高绪合的生活在2009年有了改观。这一年,市中区观音阁街道在得知他的情况后,经过调查、公示等程序,给他办理了低保。“后来别人告诉我,像我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廉租房,价钱非常便宜,我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填了个表,没想到今年正月就通知我有房子了。”

他欣喜若狂地打电话给老家92岁的老父亲:“爹,我在济宁有家了,您来了有地方住了。”

如今,高绪合从事着给病人做陪护的工作,一月几百块钱的收入,加上街道280块钱的低保金,除去每月100块钱的房租,虽然生活依旧不是多么宽裕,但是比起以前的苦日子,高绪合的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幸福神采,反复地对记者说:“我是个有家的人了,很知足,我从心里很感谢党和政府。”

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对于高绪合来说依然是一个让人痴迷的梦。在济宁这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许多人与高绪合拥有同样的梦想,有的已梦想成真。

在济安桥路的西侧,幸福嘉园小区各项工程已建设竣工,花园式黄蓝相间的楼房、修葺整齐的绿化带、偌大的健身广场都已整装陈列,张开双臂迎接着新入住的居民。作为济宁市2010年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幸福嘉园2012年竣工,包括252户经济适用房和72户廉租房。蔡传相就是这324户之一的新居民。

42岁的蔡传相2012年12月初拿到了他的经济适用房钥匙。房子72.58平米,每平方2512元,通过亲戚朋友的帮助,他分两次付清了20.4万元的房款。蔡传相租房住有些年头了,原来每年租房的费用就要花掉他一年收入的一半。如今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新家,蔡传相自然喜不自禁。此刻,尽管房外朔风凛冽、还飘着零星雪花,他也没有让来装修房子的人停工,抬瓷砖、弄水泥、刷墙壁正加紧进行。他自己也不闲着,不时过来搭把手:“以前爱人身体不好,孩子上学一年得花一万多,一家三口人挤在租住的房子里,冬天房子保温效果不好、冷得像冰窖,夏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一家的经济开销全靠我一个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生活很是艰苦。以前就听说有经济适用房,没想到申请了一年多就拿到了钥匙。这两天没事我就过来做做简单的装修,争取春节后就搬进来。”

蔡传相的经济适用房只是济宁市众多保保障性住房中的一套。2012年,济宁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计划为13810套。同行的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刘扬水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进展情况:“截至到2012年12月24日,全市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234套,其中新建廉租住房1378套,完成任务目标的109%,公共租赁住房4387套,完成任务目标的103%,经济适用住房7916套,完成任务目标的116%,新增租赁补贴1553户,完成任务目标的104%。同时,2012年全市新开工农房集中建设6.03万户,占年度任务目标的121%,实施危房改造1.61万户,占年度任务目标的101%。城市棚户区共开工建设4358套,国有工矿棚户区基本建成452套,室外配套工程建设即将竣工。”

济宁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圆了像高绪合、蔡传相这样的困难居民的住房梦,也让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刘倩辉看到了希望。

刘倩辉是2010年山东大学毕业的硕士生,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观音阁街道党政办工作。毕业后她并没有经济能力买房,一直寄住在亲戚家生活。2012年8月份,她偶然在街道的宣传栏上看到《关于2012年济宁市城区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通告》,上面明确标示:市区现有具备租赁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250套,面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引进的人才和调入城区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出租,租金由市物价部门审定后向社会公布。看到自己条件符合,欣喜之余,刘倩辉填写好申请表送到人事部门,正等待着材料审查。“每年像我这样的毕业生在这个城市有很多,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需要这样人性化的政策,让我们走出‘象牙塔\’就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生活的温暖。”

如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正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城市充溢着。顺着城市纵横交错的马路由东、向西、自南、向北,一幢幢保障性住房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城市的各个地方,窗口亮起的柔和灯光,如同黑夜中的星星闪耀着光明,给众多拥有安居梦想的困难群众在艰难中带来温暖、带来希望。

新闻推荐

从谷城到滕县 ——也说“滕县花开白似银”张格

...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