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城到滕县 ——也说“滕县花开白似银”张格
滕州电视台策划十集电视文化片《诗路滕州》,总编李庆兄青眼有加,让我参与李流芳“滕县花开白似银”这一明清诗坛公案话题。之前本市乡贤们就此已发表过若干文章,其用心之深令人感佩莫名。但拜读之后,感觉其中仍有一些误读。且此案也缺少一个综述性文本。故此不揣谫陋,把这桩公案再梳理一遍,并澄清一些含混的认识。
该公案最早记述见于明末清初文坛盟主钱谦益的《牧斋初学集》。其第一卷《还朝诗集》目录有《滕县寄李长蘅》篇,正文标题则以序为题,作《丁未春,与李三长蘅下第,并马过滕县贳酒看花,已十四年矣。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此诗以寄之》。该诗篇末有“花白如银咏君句”一句,作者自作小注曰:“长蘅寄予诗云:‘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今天李流芳《檀园集》及收集李诗更全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李流芳集》,均不见此全诗(后书收录此残句)。渔阳山人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十载:“牧斋喜李流芳长蘅诗‘谷城山晓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余亦爱之。康熙乙丑,以祭告南海之役途出邹滕,忆前句,赋一诗。适门人户部主事何炯贻余长蘅诗钞本。是诗在其中,惜全篇不称。”就是说在康熙年间该诗就只剩下这两句了。
李流芳与钱谦益是同年至好,又是苏南同乡。根据清葛万里《牧斋先生年谱》:(钱谦益)“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与同年李长蘅偕上公车,出涤阳,走濠徐道。三十五年丁未,下第还。自记与长蘅并马过滕县贳酒看花。”钱谦益与李流芳此次会试均落第并一同返乡过滕县。“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写的可能就是这年春天落第后返程的见闻。根据钱诗《滕县寄李长蘅》注解我们可以明确:该诗并非即景赋诗,而是事后追忆作诗而寄给钱谦益的。
那么,谷城及谷城山又在何处?之前研究者大多把视野局限于滕县。现既已经明确该诗并非赋于滕县,而是下第返乡路途情景的回忆,则谷城不必在滕县。实际上,谷城就是今天济南市平阴县的东阿镇,明清为东阿县治所在。《水经注》卷八:“(济水)南去鱼山四十馀里,是谷城县界,故春秋之小谷城也。”清末民初地理学家杨守敬作《水经注疏》,指出谷城即清代的东阿县治所。明万历大学士于慎行,家平阴东阿镇,其著作名《谷山笔麈》《谷城山馆文集》等。其《谷城山馆诗集》卷十九有《夏日村居》六言绝句一组,其一曰:“家住谷城山下,行踪半慕留侯。初无黄石公授,但从赤松子游。”李流芳《檀园集》卷四有《东阿道中》诗:“腾腾兀兀逐尘行,忽似春山为解酲。高下欲随人意绕,逶迤偏觉马蹄轻。谁教柳色毵毵映,不分梨花处处生。爱杀谷城山下路,风光况复是清明。”天启二年正月,李流芳最后一次在京参加会试,闻军事重镇广宁被后金攻陷,京师戒严,未参加会试即赋诗而返。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嘉定李流芳全集》《檀园集》卷一《南归诗》十九首,第十一首也名《东阿道中》:“客舍东城隅,西山眺望闲。朝见积雪斑,暮见落日殷。平生爱山心,对之不了关。今朝谷城下,春水始一湾。麦畦绿照眼,上有青螺鬟。忽如逢故人,一笑开襟颜。山水只如此,值我归兴闲。归亦有何好,试问此青山。”陶继明、王光乾校注云:“谷城,即谷城山,又名黄石山,明属东阿县,今属平阴县东阿镇。”这些都是李诗中谷城山在今平阴县东阿镇的明证,也可见李流芳对谷城山情有独钟。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三记载:“谷城今县治。春秋时齐邑也。”“秦曰谷城,汉高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又圯上老人谓张良,后十三年,见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也。”今平阴东阿镇北有小山曰黄山,《一统志》以为此即谷城山。《水经注》据《魏土地记》曰:“县有谷城山,山出文石。”据《元和郡县图志》:“谷城山在东阿县东三十二里。”不过此为魏晋隋唐时的东阿县治,位于今阳谷县阿城镇东二十里处。清顾炎武《山东考古录》:“后魏复置东阿县于故城东二十里,今东阿县境西。”道光时学者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称:“自是及唐东阿未迁治。”明清的东阿县城是明朝洪武八年才迁至今阴平县东阿镇的。虽然古代地理志记载略有参差,但多以为谷城山在今平阴县南部山区。
根据《牧斋先生年谱》:钱谦益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在奉母家居十一年后还朝供职。从《牧斋初学集》第一卷《还朝诗集》看,他一路北上,诗中依次提到有清流关、滁州、临淮、徐州、滕县、邹县、谷城山、茌平、河间等地名。诗有《滁州怀李长蘅》、《临淮田舍题壁》、《徐州杂题五首》、《滕县寄李长蘅》、《邹县谒孟庙》、《大风发谷城山》、《发茌平》、《河间柳》等。显见谷城山在邹县北,茌平南,即今平阴东阿镇附近。明清的官路自北而南过谷城,即进入泰山西余脉,今平阴南部山区。诗人们所提到的谷城山当在此处。而根据钱谦益的《大风发谷城山》一诗看,谷城山下路途崎岖,却也是官道所必经之地。
综上述,李流芳的这两句诗分别写了两个地方的风景:谷城的山色和滕县的花海。可惜后人继续此话题时或语焉不详,或时有误解,才形成这段公案。
康熙年间的诗坛盟主渔洋山人王士祯也喜欢李流芳的这句诗。王士祯《蚕尾续诗集》卷三,有《钱牧翁喜李长蘅诗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实佳句也予冬夏两过滕县不见一花因成绝句》诗:“薛北滕南屡问津,远山如画黛眉新。惟余底事堪惆怅,不见花开白似银。”此诗也见于《渔洋诗话》卷中。王渔洋是冬夏两过滕县,而钱与李是春季过滕县。季节不同,所见自然不同,王渔洋所惆怅的也不过是没有赶上花期而已,并无质疑李诗真实性的意思。渔洋诗思蹇涩迟滞。《啸亭杂录》卷八《张文端代作诗》章载:康熙皇帝出诗题面试,王渔洋“竟不能成一字”。观其于滕县所作《狐骀山》一诗,粗劣低下。梁章钜《退庵随笔》斥其“真不成诗矣”。钱钟书《谈艺录》卷二十七中即讥其“非依傍故事成句不能下笔”。《过滕县》诗就是依傍李流芳、钱谦益故事而成句之典型一例。
至此,“滕县花开白似银”的公案该告一段落。但故事又在清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之《谷城诗》中延续:
“李长蘅《谷城口号》诗云:‘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渔洋山人酷爱此二句,后过谷城不见一花,因赋诗云:‘薛北滕南屡问津,远看山色黛痕新。惟余一事堪惆怅,不见花开白似银。\’几疑下句有可议矣。先高祖文庄公《东阿旅店题壁》诗云:‘东阿南望尽模糊,如黛山光黯欲无。我比渔洋更惆怅,风蓑雨笠谷城图。\’则上一句又几乎在可疑可信之间。今读先大父《丙午过谷城》诗:‘怊怅渔洋句漫猜,看山谷下独徘徊。檀园自是诗中画,滕县花偏为我开。\’自注云:‘余今过谷城,见四围山色,遍野白花,始信前辈诗不妄作,渔洋或非其时耳,遂成二十八字证之。\’因思十四字偶然脱口,乃经三四人,经二百余年,始能坐实,可为笔墨中一段佳话也。”
“先高祖文庄公”即乾隆朝名臣梁诗正。其诗名为《东阿旅店题壁》。写雨中从东阿南望谷城山的景象,是一幅“风蓑雨笠谷城图”。该诗针对的是李流芳诗的前句。比王渔洋更惆怅,是因为连“谷城山好青如黛”也看不到。“先大父”即梁绍壬祖父梁履绳。履绳精研《左传》而素无诗名。这首诗名为《丙午过谷城》,自然也写于谷城。诗中提到的“看山”不解位于何处。按今平阴东阿镇南有大寨山,据平阴地方志系清咸丰年间改为此名。而据《水经注》该山作“大槛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曰此山本名■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云峦秀拔,为境内群山之冠。”于慎行《谷城山馆诗集》中有《望■山》、《云翠绝顶东望■山十韵》等诗, “槛”“看”音近,或讹“槛”为“看”。大寨山四周多山,与诗注中“四围山色”颇相契合。而滕县官道却并无一处有“四围山色”情景。
从这则笔记看,对谷城与滕县的认识存在一个误解“层累”现象。李流芳诗写的是谷城、滕县两地景色。王渔洋只写了滕县。惆怅的是时令不对,没有看到“滕县花开白似银”。梁诗正只写了谷城,惆怅的是气候不对,没看到“谷城山好青如黛”,无论对原诗的理解还是对谷城与滕县的认识,两人均无问题。但是梁履绳诗及小注,似已模糊谷城与滕县。在谷城看到遍野白花,不能证明滕县也有遍野白花。有可能因为李诗将谷城与滕县并举,梁履绳就将二者混为一谈了。至其孙梁绍壬,则完全将谷城与滕县搞混。王渔洋说是“冬夏两过滕县不见一花”,梁绍壬笔下则变为“过谷城不见一花”,误解愈深矣。估计他误以为谷城是滕县县治所在地名或县别称。若清代鱼城之于鱼台县,彭城之于铜山县或徐州,任城之于济宁,临沂之于兰山县。若今天夏镇之于微山,谷亭之于鱼台,明水之于章丘。
梁绍壬将此诗名为《谷城口号》不知何所本,其可疑有三:
一、既然康熙年间该诗就只剩下残句,道光年间梁绍壬从何见得该诗为《谷城口号》?
二、既为《谷城口号》,内容为何是谷城、滕县两地风景?
三、此残句见于明万历四十八年钱谦益的《滕县寄李长蘅诗注》。今查李流芳万历三十七年第二次赴考,重阳节已至黄河边。有《黄河九日寄怀家中兄弟》诗,见《檀园集》卷三。四十年第三次赴考。腊月十三日在“金阊(苏州)舟中”。 见《檀园集》卷十一《胜果寺月岩图》。四十三年第四次赴考冬季已在京。《檀园集》卷十一《题画册》:“乙卯北上,乃复携之而行。京师埃尘蔽天,笔冻欲死,画意益不得发。”四十六年第五次赴考。除夕至南京。《檀园集》卷四有戊午年白门守岁诗。有己未(万历四十七年)《元旦枕上口占》。然后“至濠梁(安徽凤阳),病还。”二月二日已经在家。见《檀园集》卷十一《跋盆兰卷》。除此外万历四十八年前未见其他任何北上记录。明清会试二月间在京城举行。南方举子均在秋冬季赴京,决不可能三月才经滕县北上。若为会试后南下,必先过谷城才能到滕县。在谷城写诗,岂能预知前途滕县花开白似银?据此梁绍壬记述可能有杜撰成分。
李流芳《檀园集》卷六又有《滕县道中》绝句:“山欲开云柳乍风,杜梨花白小桃红。三年三月官桥路,策蹇经过似梦中。”据李柯校勘之《李流芳集》,该诗又见于李流芳《行书七绝》轴,且有小注如下:“天启癸亥春日三月既望客滕县同宗李公寓所奉退谷先生阁下。”“癸亥”为天启三年。“退谷”是《春明梦余录》的作者孙承泽的号。其《庚子消夏记》卷三有《李长蘅画册》章,称赞李画“无不各臻其妙”云云,可证二人交往。有研究者据此诗认为“花开白似银”的是棠梨。棠梨即野梨,也叫甘棠,自《诗经·召南·甘棠》之后,已成为一个德政文化符号。甘棠生长范围甚广,滕县也常见。据钱谦益诗:“滕县春来花万树,花白花红夹烟雾。”花树极多当属无疑。明末滕县人口密度已经相当大。以一经济价值不大的野生树种而成为花海,可能性较低。而经济树种梨树的可能性恐怕更大一些。至于诗中称其为杜梨,或许是诗歌多用虚化文化符号的技法,未必就确指为棠梨。理解时也不宜执于一端,胶柱而鼓瑟。
新闻推荐
临邑入选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县,临邑入选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县
本报讯 (记者 刘臻 通讯员 耿震)12月1日,省金融办、省财政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全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范围的通知》,公布了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县名单,德州市临...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