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汤启卫到平阴县孔村镇北毛峪村挂职“第一书记”,他说―――为了能让村里富誓钻三年蘑菇洞
□本报记者 黄智义
根据安排,今年济南选择1000个村(社区)实施“千村(社区)提升”工程;从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选派1000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在3年内帮助所帮扶村脱贫致富、转化升级。作为一名“85后”的“第一书记”,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汤启卫来到平阴县孔村镇北毛峪村。城里有农村人的梦想,农村有城市人的爹娘。北毛峪村是孔村镇重要的鸡腿菇种植基地。汤启卫说,为了农村爹娘富,他愿意钻三年的蘑菇洞。
“第一书记”只比村支书的孩子大一岁
汤启卫,1985年生,是来平阴的38名“第一书记”中最年轻的。他是农村人,15岁就去建筑工地打过工,还曾经在饭店洗过盘子。洗3个小时的盘子挣5元钱,那时候觉得挺多。他在农村生活了20年,然后到了济南工作,如今又要回到农村支援三年。“真的是回家了,很自然。”汤启卫说。
北毛峪村今年60岁的村支书张树芹告诉记者,他初次见到汤启卫,心里很惊讶,没想到这个“第一书记”只比他的孩子大一岁。张树芹曾经当过厨师,还当过裁缝,是村里的能人。汤启卫开玩笑地说:“当不好裁缝的厨师,不是好书记。”逗得张树芹哈哈大笑。
“黄土高坡400洞”,260户种鸡腿菇
北毛峪村号称济南的“黄土高坡”,植被少、水少、地少,山多、沟多。上世纪90年代,附近村庄有人开始种植鸡腿菇。刚开始,只能在春、秋种植,产量不高,销量不好。
后来,一个村民利用村里一个闲置的防空洞种植鸡腿菇,发现防空洞里的温度基本上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鸡腿菇一年四季都能在洞里生长。随后,附近村民开始挖洞,大量种植反季节鸡腿菇。如今,北毛峪村有村民310户,其中260户种植鸡腿菇,在“黄土高坡”上一共挖了400多条洞。
6月4日,汤启卫带着记者来到一户村民家的蘑菇洞。记者发现洞穴两侧种植的全是鸡腿菇。乳白色的鸡腿菇在洞里格外显眼。
汤启卫说,如果收成好的话,一个洞一年大约能产6000斤鸡腿菇;收成稍微差一些的,一个洞一年能产4500斤。
鸡腿菇销售中间环节应减少
鸡腿菇的产量虽然不错,但汤启卫在走访时发现,村民们并不把鸡腿菇当唯一的主业,他们还把宝押在彩色地瓜、核桃、柿子的收成上。
再次调查后,汤启卫发现了尴尬之处。260户种植鸡腿菇的村民,几乎从来不把鸡腿菇运到市场上去卖。汤启卫告诉记者,村里有七八个中间商专门收购鸡腿菇。刚开始,这七八个人还相互抬价。后来他们结成了联盟,控制鸡腿菇的收购价,价格压得很低。“鸡腿菇在很多大中城市销量很好,北毛峪村的鸡腿菇不愁卖,但定价权却不在村民自己手里。”汤启卫说。
为了给村民的鸡腿菇找到一个好的出路,汤启卫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市区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里调研,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原来,市区很多超市和农贸市场里并没有鸡腿菇。“我在匡山蔬菜批发市场见到了一个摊贩卖鸡腿菇,但这鸡腿菇也不是直接从平阴运过来的,而是摊贩从长清的中间商那里批发过来的。如果没有中间这些环节,村民将赚得更多。”汤启卫说。
在和村支书张树芹以及其他村“两委”成员商量之后,汤启卫希望能帮助村民解决鸡腿菇产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实现农超对接。最好是找到一个大型食品企业,把这一块给承包了,让村民成为工人,同时又成为股东,组团来开发。”对于北毛峪村的未来发展,汤启卫很有信心。
据了解,这次平阴一共有38个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书记”。之前,38个村的村支书集体到南方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进行了集中培训和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与“第一书记”对接。
新闻推荐
平阴“大鼻子”校车上路啦!学生每天坐两次的每月收费80,每天坐四次的收费100
作者:郭尧摄孩子们高兴地坐上了新校车 记者郭尧 摄作为济南校车工程的试点地区,平阴县的“大鼻子”校车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6月20日,平阴县校车启动仪式在孔村镇召开,这是按照新版专用校...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