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话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在改良土壤,增强作物抗病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具有多重特殊效果。目前,全国微生物肥料登记企业已经发展到近千家,应用面积累计超过2亿亩。微生物肥料已成为肥料行业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12月14日,由农村大众报主办的2014山东微生物肥料发展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会议期间,专门举行了对话沙龙,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就微生物肥料行业热点话题,展开对话,深入探讨微生物肥料面临的问题,寻求微生物肥料行业健康发展之道。
对话嘉宾:
孙勇:广州农资智造咨询服务机构创始人
陈波:威海世代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美华:烟台泓源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朱述尧:山东亿丰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吕津东:广东佛山法式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持人:
周凤丽:农村大众报农资新闻部副主任
市场乱象频现呼吁加强监管
主持人:在座的既有多年从事微生物肥料生产的企业老总,也有从事微生物肥料行业销售研究的专家,大家如何看待微生物肥料发展的现状?
吕津东:目前,国外微生物肥料快速发展,我国始终发展不起来,原因在哪呢?我认为,一个是现在从事微生物肥料的企业规模小,对技术不够重视,而大型企业习惯了规模化生产,认为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繁琐,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
第二个是很多微生物企业没有用心去做。由于微生物肥料缺少直观评判标准,很多企业感觉加不加微生物,加多加少都可以,这导致目前的微生物肥料中微生物含量不足,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另外,还有国家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
朱述尧: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有些小企业生产的微生物肥料不加菌,但照样在包装袋上标注菌含量多么高。拿到市场上后,就会导致老百姓攀比——人家含有益菌,你也是,但人家价格低,你的价格却高。这种情况伤害了正规生产微生物肥料企业的积极性。
另外,很多时候,经销商以挣钱为目的,只要在当地把关系处理好了,微生物肥料即使不加菌,只要包装上标注上含量,也照样能卖。这是困扰微生物肥料发展的一个难题。
由于微生物含量不方便检测,现在各地工商部门在市场上抽检微生物肥料产品时,对标有氮磷钾含量的微生物肥料,就往往只检测氮磷钾;不标注氮磷钾的,往往就不检测了。这实际上让销售不合格微生物肥料的经销商,有了空子可钻。
王美华:很多企业自己没有发酵设备,所用的菌种是从外边买来的。很多菌种加到肥料里面,没出厂的时候,就已经死掉了。由于微生物肥料检测的费用比较高,厂家和经销商都不肯送检,这导致市场上一些滥竽充数的现象频频出现。
我们公司在南北方市场上做了好多试验示范,加菌和不加菌的效果差距非常明显。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示范田,让农民看到微生物肥料真真切切的效果。
由于加不加菌,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呼吁执法部门加大对微生物肥料的检测力度。
陈波:纵观微生物肥料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概念炒得也比较热,很多肥料企业也开始向微生物肥料方向发展。但挂羊头卖狗肉、弄虚作假的情况也大量存在。现在很多厂家根本没有从事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实力,也不具备相关设备和技术,却在包装上打出了高端微生物肥料,并标上每克含菌量多少。
现在,一个是农民购肥时鉴别能力不够,再就是行业监管部门力度不够,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这让非法企业钻了空子。
大企业行动前中小企业抓住最后“窗口期”
主持人:目前,微生物肥料中存在诸多乱象,作为行业内的企业,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孙勇:有人说过,不要追求绝对净化的市场,等市场净化后,自己往往也被淘汰了。混乱的市场恰恰是成就商业英雄的机遇。我认为,这句话用在微生物肥料行业中,也非常合适,当然,并不是鼓励造假。
从目前肥料行业发展情况看,大化肥的行业格局已经形成,规模、资金、原料已经成型。但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市场还处于探索和发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光明正大的有,坑蒙拐骗的也有,但市场运行的机制会慢慢淘汰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
我坚信,大企业一定会进军微生物肥料行业,现在之所以还没有进来,是行业利润还不足以吸引他们。一旦达到足够的商业利润空间,他们一定会借助资金、品牌、网络优势快速介入。大企业进入行业后,首先并不是争夺市场,而是去争取相关国家政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一旦把标准做好了,就把中小企业排除在门槛之外。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现在是中小企业最后的“窗口期”。
肥料营销中“人海战术”只是相对的
主持人:现在肥料企业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依然是采用“人海战术”,作为业内人士,大家如何看待依然存在的“人海战术”。
陈波:我认为,企业在前期阶段采取“人海战术”,大规模宣传推广,做好网络布局,具有一定效果。现在随着土地流转加速,大农户、大农场主快速形成,农资用户趋于集中,这种趋势下,用“人海战术”的会越来越少,人工“扫街”模式会逐步改变。以后比较有效的推广方式,我认为应该是做好核心区域、核心客户的试验示范。
孙勇:开发销售市场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是要回到消费者身边,因为企业离消费者越近越安全。
就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农民而言,具有为感情付费的特点。“人海战术”可以增强感情沟通,让老百姓感觉到亲切、亲热、亲近。互联网电商倡导让一切环节透明化,在农民看来,却是冷冰冰的。在消费理性尚未建立的农资行业里,采用“人海战术”,可以让农民为情感去付费,但其效果只是相对的。
朱述尧:从2000年开始,国内开始重新认识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我们企业也是那时候成立的。谈到“人海战术”,各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特别是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扩大人员规模,进行市场推广。我们企业经历了业务人员从少到多,再到减少的过程。现在之所以减少业务员,一是我们充分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二是随着企业知名度提高,老客户保留得比较多,市场销量比较稳定。
时机尚未成熟农资电商还待时日
主持人:最近一两年,电商成为热议的话题。不少农资企业的电商也跃跃欲试,各位如何看待目前被炒得火热的农资电商?
孙勇:驱动农资电商发展的动力是种植模式的改变。目前农资电商,与前几年的农资连锁类似,就是大家一窝蜂地去搞,而没有仔细思考其中的商业逻辑。我比较支持依靠电商模式改变企业的经营,特别是中小企业运营。
陈波:我个人分析,电商在农资行业5-10年内难有大的起色。这是由农资行业的特性和服务对象决定的,农资必须有技术、服务到农户的一个过程。农资电商运营过程中,在线下必须有厂家的技术、服务来同时配合和推进。
王美华:与消费品不同的是,肥料、农药的使用,需要农化服务配套。如果将来肥料按照模块化生产,哪一个是做底肥的,哪个是前期做养根的,哪个是膨果的,按这种模式,农民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将有助于电商推广。
从农资发展现状看,产品包装有10公斤的、有50公斤的,有桶装的、有瓶装,这导致运输环节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感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农资电商大家可能会关注、参与,但真正操作还是很难的。
朱述尧:农资行业做电商,只能是一个探索时期。农资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消费群体也不一样,现在电商销售比较好的如衣服、电子产品等,都是运费很低的。像肥料在网上销售,首要问题就是高物流成本,老百姓要是从网上买一袋肥料,不可能给寄过去吧!
现在,很多农资企业都在根据企业定位、产品特点,积极探索电商模式,但农资电商春天的到来还是比较漫长的。
微生物肥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主持人:最后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微生物肥的现状和未来。
孙勇:把握菌种,把握有机质,卖一个资本价。
陈波:大肥料也好小肥料也好,微生物肥料也好,新型肥料也好,最终还是要以效果说话,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感受到产品的效果。只要产品立得住脚,销量迟早会上去。
王美华:微生物肥料是个好肥料,通过我们这几年的示范,它真是一个能解决农业上好多问题的肥料。希望从事微生物肥料行业的老板们坚持,春天一定会到来的。
朱述尧:微生物肥料的春天,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到来,现在已经能见到曙光了。对微生物肥料企业来讲,第一要保证质量,从我们自身做起,第二要坚信我们的选择,选择对了,就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不管中间会有多少磕磕碰碰,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只要相信这个产业,坚持到底,就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吕津东:微生物肥料企业要尽量少走弯路,做一个企业不容易,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一定要添加生物菌,这样农民使用之后,种出来的瓜果蔬菜品质和口感,是绝对不一样的。
□记者点评:
随着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对肥料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鉴别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将促使微生物肥料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面对大企业终将进军微生物肥料行业的趋势,将迫使中小企业努力提升产品品质,做好市场推广,逐步探索将传统“人海战术”营销方式与网上销售、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打开微生物肥料发展的新局面。
新闻推荐
“据统计,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咨询个案已经占到全部案例的57%。”12月20日,济南市图书馆新馆地下一层报告厅内,国内著名心理专家李莉应邀为广大父母做了一场名为《智慧父母开启幸福家庭》的报告...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