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索建立以医院为依托的 养老院或新型康复福利中心

济南日报 2014-01-12 04:40 大字

■本报记者孙丹青随着城市老龄化趋势发展日益严重,济南市也将逐步面临该现状,而对于那些响应国家号召生育一孩的居民而言,随着社会对养老问题的舆论导向,也开始对自己“今后老了何去何从”的问题产生焦虑。除了现有养老模式,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对此,多位政协委员贴合自身经验,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

目前的养老模式无非有三种,在自家养老、在子女家养老或者是去养老院,虽然现在这三种养老模式最普遍,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子女家养老,因为子女、老人生活观念的不同,和谐就成为很大的问题,而且由于住房紧张,老少几代人长期挤住在一处房子里也显然不太现实,到养老院养老,因管理水平、经济条件等限制也是问题多多。

那么,这些问题有没有更好些的办法解决呢?市政协委员张魁就想到了探索建立以医院为依托的新型公益养老福利院的建议,“对配偶已故、老年双方社会功能减退、有退休工资且享受医保的老人,可以通过成立康复中心性质的老年公寓,配有公立综合医院提供家庭保姆式关怀,对于居家养老、配偶健在的老人,可以子女养老、继承式养老为主,以社区成立公立综合医院辅助养老,形成宗教人士临终关怀等多种关怀方式关心老年人,除了医护人员外,还可由大中专学生、行政事业人员、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担任义工”。

张魁认为,在公寓的建设上可由国家提供土地,通过政府专项资金、个人早期认购、慈善捐款等方式来筹措资金,“只要有土地,资金筹集应该容易,人员组成丰富并能带动就业,形成先入住老人被照顾,后入住老人各得其所,如果体力健康允许,还可考虑济宁——海南季节性迁徙式老人公寓模式”。“现在单在兖州区老年大学就近2000人上学,校舍和排课都严重紧张,不要说更多老年人在家里闲着无事,而且随着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健康透支人群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偏瘫、中风、痛风、帕金森症和肢体康复人群,需要集中得到专业医护。”结合在兖州区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市政协委员舒新斌针对养老困局,提出在济南市早日布局建设新型养老康复福利中心的建议,“这种大型综合新型示范性养老康复福利中心,不再以养老为主,要结合书画教学、保健养生推广、集中专业康复训练、棋牌娱乐和歌咏舞蹈的培训,达到交流交往层面,加大人文关怀和心灵沟通力度,真正让养老中心不再孤独寂寞,而是老年人快乐的天堂所在。”

舒新斌认为,新型养老康复福利中心的建设可以结合老年大学和各家医院康复中心的教学和医护力量,设立日间代管,短期代管,康复代管,常驻管理等多种模式,进行自选套餐服务。“用大型养老中心可以做到聚沙成塔,解决养老人员、医护人员、教学人员等零散资源整合,提高设施利用度,便于加大投入完整配套相关设施,更便于组织学习新知识和养生方面讲课,集中养护和康复锻炼,更易聚集人气带动更多老年人入住,从而推动更多新型养老康复福利中心的建设。”

新闻推荐

果儿香飘腊月

济南市水果价差较大,同种果品单价悬殊近两元点击查看原图开栏的话老百姓常说,吃过了腊八粥,“年”就更近了。腊月里,城区的街道越来越热闹,不少...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