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楷园惊现汉代古墓群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汪天娇赵豫
1月5日上午,市民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10000反映,他早上散步时在红星路古楷园工地附近发现了疑似汉代的古墓,希望记者去现场一探究竟,并联系文物部门尽快将古墓保护起来。
据张先生介绍,5日上午,古楷园附近工地的墙面上突然显现出一些石砌的“空格”,有些形状是十分规则的长方形,有些由于破损只看到一些边角。这些“空格”多为石板或者方砖砌成,周围则被黄土覆盖。除了这些“空格”,施工现场还有一些貌似瓶子和罐子的碎片。一些看出“端倪”的年轻人开始上前捡地上的碎片,一时间,工地上出现神秘物的说法在周围传播开来。张先生告诉记者,因为之前此地就发现过西汉民墓,所以大家对于这些神秘“小隔间”的来历都能猜出几分,只是没有专家在场,而无法鉴别确认。
现场直击
工地施工面出现多个坑洞
5日上午11点半左右,记者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线索来到红星路古楷园工地。在工地的东北角,记者远远看到墙上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洞,分布在工地的东墙和北墙上。记者走近观察,发现这些奇怪的“洞”多由石板或者石砖堆砌而成,就是张先生所说的疑似汉墓。
从现场的情况看,工地东墙上的“空格”分布较匀称。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整面墙上约有十几个,且这些“空格”的格局还有所不同,有的是整块石板搭起,有的则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方砖堆砌。在工地东墙的中间位置,记者找到了一个形状规则的方形“隔间”,它由小方砖堆砌而成,这些方砖和我们现在所用的砖不同,没有方正的棱角,体积也小很多。
而在工地的北墙,有一个大洞口镶嵌在泥土里。记者走到近处,爬到洞口附近,发现这里的“隔间”比东墙的更加精致,空间也更大。它是一个由四块石板搭成的石室,长度和宽度与棺木类似。记者将手伸进去,可以明显感觉里面的温度要比外面高很多,这些石板上还刻着一些简单的花纹。
专家鉴定
墓群遭破坏,北侧墓室为西汉晚期
记者在现场初步查看并用相机记录工地环境后,电话联系到济宁市文物局文物科。市文物局、市中区文物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很快来到现场。
现场,工作人员勘察了位于工地地基东墙上的一排小坑洞和北侧墙壁上的大坑洞。在大坑洞前,工作人员驻足很久并细心观察,还有工作人员拿起散落在地上的灰色陶片不时低头讨论着什么。
市文物局文物科专家顾承银在现场初步鉴定后告诉记者,这几个坑洞都是古代人的墓室。“现在我们看到的六个墓洞组成了一个墓葬群。东侧的墓室四周大部分是用方砖垒砌,有些棺木上没有用石板或方砖封顶,可以看出墓室主人的身份是平民,埋葬方式也不隆重。这几个墓室的墓葬形式沿承了东汉墓葬风格,由此可以推定东侧的砖室墓是东汉时期的。”
而对于靠北的墓室,顾承银则略带欣喜地对记者说,北侧墓室跟其他墓室相比,保存较为完整。墓室四面用石板堆砌,属于石室墓。四面的石壁上雕刻有图案,北面石板上雕有两棵树,两树中间用流畅的线条刻画出一匹牛。“别小看了这几块石板,这是汉朝的画像石。在嘉祥保存的44块画像石已经称得上国宝了,这几块虽不如嘉祥的珍贵,但考古价值也非常高。”
记者发稿前了解到,昨日夜间8点多,文物部门已将四块画像石挖掘出土,并将放入库房妥善保存。文物部门提醒市民,在发现文物时,应看护好现场,并及时向文物部门报告。
文物专家在观察出土陶器
文物专家向记者介绍古墓构造
小图:墓室内部构造
大图:施工工地东墙的坑洞
■知识链接:
济南市是文物大市,地下文化遗存丰富,尤其是汉代古墓群,星罗棋布。据资料显示,全市12个县市区均发现有汉代墓群。以曲阜九龙山、任城孝王庄、金乡羊山为代表的汉墓群,其规模和遗存在全国闻名。而嘉祥汉画像石刻数量,居世界首位。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周远受近期气温持续走低的影响,济南市几大集贸市场的蔬菜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上涨时间主要集中在十二月份,记者日前采访了...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