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济南市博物馆馆藏珍品、国家一级文物元楠木雕力士像的传奇故事:力士像“五三惨案”见证者

济南时报 2011-10-31 16:46 大字

作者:钱欢青

【学术顾问】鲁文生【学术支持】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元楠木雕力士像 (图片由济南市博物馆提供)□本报记者 钱欢青

它是元代的遗物,也许就是元代济南城楼上的原物。自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开始,济南在新建或重修砖石城池时,被移用到泺源门(又称西门)的箭楼之上。数百年来,它经历了重重战火的洗礼,默默见证着济南这座城市的沧桑变化。

1928年,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在战火之中,它落入一名侵华日军之手,并被寄赠给了当时曾到济南采访的日本朝日新闻社的一名记者,战火纷飞中它见证了“五三惨案”那段惨痛的历史。

它也是中日友好的证物。1956年,收藏它的日本记者将其归还中国,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良好祝愿。 1957年,它回到了阔别29年的家乡济南。

它就是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 元楠木雕力士像。虽然历经岁月沧桑、战火洗礼,这尊力士像却依然“镇定自若”,凝聚在它背后的传奇故事,永远不该被人遗忘。

数百年矗立泺源门箭楼之上 ■

10月18日,记者来到济南市博物馆,见到馆长李晓峰。李晓峰对这尊元楠木雕力士像素有研究。

元楠木雕力士像用整块金丝楠木雕成,高26厘米,宽18.5厘米,厚9.1厘米,重825克,是一件人体造型的建筑构件。它身材矮壮、肌肉丰满,耸肩缩头,下蹲屈膝,双手下垂抓握膝上。面部丰腴、双耳外露,两唇紧闭,眉棱突起,双目凝视前方。力士像的正面及两侧还刻有简单的衣纹,肩背以上为斜面。头顶有一个凹槽。

这尊楠木雕力士像的面部表情被雕刻地栩栩如生:镇定自若又儒雅大方,似乎在向对手显示实力,同时又显得恭谦礼让。整件作品轮廓简洁,造型粗狂凝重,雕刻刀法洗练流畅。经过多位专家的论证,特别是从雕刻刀法、人物刻画等特征进行鉴定,确定其为元代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另外,这尊力士像的木料也相当珍贵,金丝楠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因其木质光泽很强,木纹金丝辉煌绚烂,故名“金丝楠”。由于金丝楠木其美异常,因而有“皇帝木”之称。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古代帝王龙椅宝座和寝床都选用优质金丝楠木制作。金丝楠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米至1500米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生长缓慢,其生长旺盛的黄金阶段需要60年至90年,金丝楠木的生长规律使其大器晚成,成为栋梁之材要上百年,《博物要览》记载,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水河山色清而木质甚松,如水杨之类,惟可做桌凳之类。木质坚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古人还将其称“神木”。

李晓峰告诉记者,要了解力士像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对济南的意义,就必须了解济南城的历史,“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晋怀帝永嘉末年将济南郡治从平陵(今章丘西)西迁至现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需要,到元代,济南逐渐发展成为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力士像或许就是元代济南遗物。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济南开始修建或者重建砖石城池时,元楠木力士像被移到了泺源门(又称西门)的箭楼之上。数百年来,它一直默默矗立,目睹着济南城的沧桑变化。”

“五三惨案”之后东渡日本 ■

李晓峰告诉记者,力士像之所以能被专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与它在近现代史上非凡的流传经历有关。

1928年春,日本侵华部队出兵济南,从5月3日开始向中国军民进行突然袭击,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凌辱和杀害了蔡公时等17名外交人员,并野蛮屠杀手无寸铁的济南百姓,六千多人惨死于日本侵略军者的炮火和屠刀之下。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当时,日军出动飞机、大炮、铁甲车等轮番攻击济南内城。及至5月10日凌晨,东门早已被击破,西门楼荡然无存,南门楼毁去大半,大好城池化为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原本矗立在西门箭楼上的元楠木雕力士像,也随着西门楼的被毁而埋于瓦砾之下。

李晓峰说,力士像此后的命运,和一个叫新宫寿天丸的日本人联系在了一起,“当时,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新宫寿天丸受命赴济南采访。据他讲,他抵达济南时虽然事态已经终了,但是硝烟尚未散尽。采访完毕之后他又从济南去了青岛,一个多月后返回日本。参与进攻济南的侵华日军中,有一名他的朋友,在得到了这一尊力士像后,将它寄赠给了新宫寿天丸。新宫寿天丸收到力士像后,限于时局等原因,便将这件木雕‘如宝玉爱抚珍重并供奉于家中\’。”

阔别家乡29年,力士像重回济南 ■

1956年11月,已在日本尼崎市商工会议所任专务理事的新宫寿天丸得知中国总工会代表团访日,考虑再三,将供奉家中多年的力士像精心包装好,托中国总工会代表团带回中国,并用汉字书写了一封600字的《力士像欢送之辞》,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良好祝愿。

他在这篇“欢送之辞”中写到:“余访问中国几次,感最爱中国,对中国人民亦感亲近……近来中国改革,日新月异,爱中国精神旺盛,余最欢快,趁此机会,爱惜之力士像拟返还中国。力士像在济南城头看中国兴亡历史,力士像一定要看新中国,力士像返还理由在此存。力士像返国之后,看到中国之诸弊已完全拂底,政治之民主化,人民安居乐业,国运日日隆盛,他心中感慨如何?请力士像代我叫唤‘万岁\’!请力士像在中国永久保护,人民幸福!”

1957年2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将力士像转交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后交由济南市博物馆收藏。阔别家乡29年之后,力士像终于重回济南。

在日本记者家中被当做镇宅之神供奉 ■

卫志忠,济南电视台资深记者,《政务面对面》栏目制片人。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和济南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大型文献纪录片《1928――― 历史的诉说》,卫志忠是这部纪录片的总编导。当年,卫志忠带着摄制组一行三人,在日本见到了新宫寿天丸的后人。

10月25日,记者采访了卫志忠。他告诉记者:“早在1995年,我就和山东电视台的人一起,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五三碑下》,当年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了元楠木雕力士像这一线索,但当时并没有进一步深入挖掘。此后多年,我就特别注意收集有关力士像的资料和线索,并且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新线索 。 到了 2005年再拍《1928――― 历史的诉说》时,我们就决定将力士像的流传当作片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卫志忠说,寻找新宫寿天丸的后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开始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让日本的朋友帮忙联系新宫寿天丸的后人。后来,在日本关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大仓裕先生的协助下,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新宫寿天丸的小儿子新宫寿彦。原来,新宫寿彦‘子承父业\’,也是日本朝日新闻社的记者,他常驻日本国会,是著名的时政记者。新宫寿彦不太愿意评价中国,于是我们又联系到了他的哥哥、新宫寿天丸的长子新宫千早。联系好了之后,我们一行三人就奔赴日本,在大阪兵库县西宫市新宫千早的家中,我们见到了他们兄弟二人和日本关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大仓裕先生。”

在前往日本之前,济南市博物馆专门从曲阜请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工,花了大半月时间,精心仿制了一尊力士像,又制作了《力士像欢送之辞》的精美册页,托卫志忠捎给新宫寿天丸的后人。卫志忠说,年已古稀的新宫千早见到父亲的信和复制的力士像之后十分激动,并回忆了自己对力士像的记忆,“新宫千早说,小时候父亲把力士像放在家里的门楼上作为镇宅之神供奉,不让其他人动。因此小时候对这尊力士像就心存敬畏。但是1956年父亲是怎么将力士像归还中国的,自己却并不知情。”

在那次采访中,新宫千早还详细地向卫志忠一行回忆了他的父亲,并再三表达了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真诚愿望。那次日本之行也让卫志忠至今印象深刻,“力士像勾连着济南城数百年的历史,见证了‘五三惨案\’,也目睹了中日友谊,它背后的故事,值得所有济南人铭记。”

新闻推荐

我要的不是5元钱而是公理――― 本报记者对话状告广州花都区地税局胜诉的市民林荣达

作者:殷玉国制图/邱晓波□本报记者 殷玉国广州小伙林荣达向税务部门邮寄一封挂号举报信花费了5元多。随后,他收到广州花都区地税局名为“税收违法举报案件检查情况书面告知书”以及奖...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