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取消户籍限制,孩子不再漂泊■教育部回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正由工作组研究■济南天桥区:10年内逐步取消定点学校,实现就近入学

济南时报 2011-10-31 16:46 大字

作者:潘庆照

“济南也有小悦悦。”那天清晨,电话那头的市民说。当天,佛山小悦悦离世的消息,已见诸报端。那天清晨,接听电话的记者,心一颤。“只是,济南的小悦悦还没有出事……”电话那头继续说。

小悦悦,一个两岁的女孩离世。在人们欲忘却悲伤时,又有如“小悦悦”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被车轮碾过,或死或伤。

天堂里,有没有小悦悦要寻找的温暖?难道人世间,注定没有她所要寻找的真情?

这正是本组报道的缘起:在每个城市,其实都生活着一群“小悦悦”。他们和父母远离家乡,在城市里努力寻找一方天地,都在寻梦,渴望同城里人一起享受现代化大都市经济发展的成果。

这个梦,让他们坚守着。为了这个梦,他们一直努力着。

“济南的小悦悦”们随父母漂泊在城市边缘,一边系着农村,一边系着城市,回不去、进不来。“小悦悦”们大都被疏于照看。因为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很难融入到城市,甚至“酸葡萄心理”般的抗拒着融入。或者因户籍政策限制,无法得到体面融入的机会。“想收一台旧电视,能挣20块钱。”这是一名“小悦悦”的理想,如此令人心酸的理想。

城市的发展,渗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他们默默无语看着我们的城市,甚至羞涩避讳谈论自己为这个城市的付出……

关注“小悦悦”们的梦,呼唤一份爱―――这正是本组稿件想要说的。

一名“小悦悦”的书桌通常安置在父母赖以为生的摊点。

每天,这名“小悦悦”做完作业都要等到店里没有客人,才跟爸爸妈妈回家,有时要到凌晨。第二天早上不到6点就要起床去上学。

本版照片均由实习生郭尧 摄□见习记者 潘庆照

2011年10月13日,在广东佛山,山东聊城籍女童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轧。18名路人视而不见,引发全国关注。

2011年10月23日,时隔小悦悦事发十天,广东东莞3岁男孩被运沙车当场碾死。

2011年10月24日,广东增城另一名叫“悦悦”的女童被车碾过抢救无效死亡。

2011年10月26日,山东烟台12岁女孩“离家出走为赚钱”。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存现状!”“小悦悦事件”之后有媒体这样倡议。山东省教育厅统计,目前济南在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4万名(在济学龄前儿童及辍学外来子弟还未在列)。记者调查发现,因为外部条件、父母观念及经济基础的影响,济南大部分外来工子女处在“放羊”状态。【探访现场】

父母被生意“掳走”

5分钟内12辆车接连经过,在千佛山东路上,两岁多的孩子当时正在马路边独自玩耍

星罗棋布的商铺,货物杂陈的通道,疾驰而过的车辆,兀自忙碌的商家,疏于照管的孩子……

这是之前有媒体探访“小悦悦事件”事发地――― 广佛五金城的描述。10月25日,记者在济南找到了不少可适用类似描述的地方。

――― 在千佛山东路,有十多家江西人经营的塑钢门窗专营店。千佛山东路是单行线,路南侧的临时停车处,把经过的车流逼到靠近店前人行道的一侧。记者看到在一米多宽的人行道上,有两个三岁左右的男童在玩耍,一个有家长远远地看着,一个没有家长在身边。“几乎每个店铺里都有孩子,车贴着孩子过去,手心都捏一把汗。”家住附近的市民于文涛说,他每次开车路过都很小心,生怕有孩子跑过来。

“孩子没人看多危险啊!”当记者把于文涛的担心告诉正忙于生意的孩子家长时,对方只“喔”了一声,转头又接着干活。而他两岁多的儿子正在马路边上独自玩耍,过往车辆疾驰而过。记者数了数,5分钟内,有12辆车接连经过这个孩子身旁。

千佛山东路16号铝塑门窗店铺的老板姓陈,他告诉记者,这里经营铝塑门窗的大都是江西人,“孩子留守老家不舍得。”2010年,陈先生夫妻俩把孩子从老家接来,妻子抱着孩子看店面,接待客户,他跑生意、送货。“谈生意的当口,孩子跑了,我得去追啊……”陈先生的妻子说,他们也想生意和孩子兼顾,但因精力有限,往往两方面都顾不好。

在历城区丁家庄,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口为外来务工者,化纤厂路两旁的店面和果蔬摊位上,也不乏穿梭玩耍的外来务工者子女。经营电器设备维修店的枣庄人陈春林说,务工者子女发生交通意外被碰伤擦伤的事情时有发生,“实在看不过来”。

25日15:30,因为是星期一,丁家庄小学的学生放学较早,接孩子的家长早早聚集在校门口,有近20人。其中超半数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也多是外来人口,“孩子忙着打工,没空照顾孙子。”老家济宁的顾女士已近70岁,她照顾着两个孙子,大孙子上初三,小孙子上小学二年级。记者看到,她的小孙子一出校门就跑没影了……

丁家庄小学附近商店的老板说,每天放学,这里都要上演“老追少”的场景,“多的是,根本追不上。”记者看到,丁家庄两三米宽的巷道里,在放学的孩子身边,时不时有面包车、三轮车、摩托车和电动车驶过,奔跑打闹的孩子们少有顾及。

【家长说法】

能感受到城乡间那种隔膜

月收入2000多元的陈春林,承担女儿每年6000元“择校费”后负担不起儿子“择园费”

陈春林的儿子两岁多了,“正是能跑的时候”,陈春林的妻子已不能在操持生意的间隙轻松照顾他了。陈春林说,也想把儿子送幼儿园,但因花钱太多有些承受不起。

自2011年10月起,丁家庄幼儿园要求每月、每个外地就学的孩子多交100元的“择园费”,每月共花费600元。“是专门针对外地户口的,本村孩子不收。”陈春林说,他目前月收入2000多元,妻子赚的钱只够零花,除去大女儿每年6000元的“择校费”,已负担不起小儿子的“择园费”。

学校招生名额有限是让家长更头疼的。租住在丁家庄的河南人赵焕武做废品回收生意,他的儿子今年8岁,在今年报名丁家庄小学时,因招生人数满了没上成。赵焕武只得把孩子送到距丁家庄约1.5公里的十里河小学。赵焕武每天早上用收废品的三轮车载儿子上学,孩子下午放学早,赵焕武没时间接,只能让孩子独自步行回家。

自2003年起济南开始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当初有13所,目前已有52所,济南的定点学校年年都在增加。“今年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的生源压力都很大,有些学校实在接收不了,只能由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到其他非定点学校。”济南市教育局的有关人员说。

2011年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之一的清河实验小学计划招收外来子弟40名,但报名数达800人;北苑小学计划招生一个班,因报名人数太多,只得把音乐教室腾出来又招了一个班;汇波小学仅一年级就接收150名学生,其中大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另有50多个孩子被推荐到其他学校。

外来子弟的冲击,引起本地孩子家长的非议,“来了这么多外来孩子,人多了,本地孩子享受到的肯定少了。”丁家庄村民孙女士表示,丁家庄幼儿园和小学都是村办的,外来子弟入学就应该收费。

陈春林和赵焕武均表示,他们能感受到当地人的那种隔膜,“为了孩子,这些都能接受。”

【一个现实】

无法融进城里生活

因为是网络游戏里的战队头领,17岁的他说,我至少有一样比城里人强了

陈春林夫妻带着一儿一女租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内,房间内做了格挡,外侧是电器设备维修间,一米多长的柜台里摆着妻子经营的保健品,大女儿放学后,这个柜台是她的写字台。格挡内侧是卧室,一家四口挤在一张床上。因为临街,陈春林租这套房子需每月600元钱。

陈春林的女儿陈薇每天站在柜台前写作业,面对记者的镜头她笑了笑。做完作业,墙上的一块小黑板就是她的玩具,她在上面写写画画,催促着爸爸给她检查作业。她对记者说:“不羡慕城里孩子住的大房子和大堆的玩具……”陈薇说,以后想当一名教师。

陈春林称自己很关心楼市,他来济南10年了,最盼望的就是有一套房子。他反复强调“知识是唯一能改变外来工子女命运的。”

面对女儿递过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题,他不知道“喜出望外”的“喜”字怎么写。陈春林说,他家里的二哥、侄子都是因为学习好成了公务员,他当年高考只差5分就能上大学了。现在,陈春林承包了一项基站的维护工程,他认为自己“10年,总算熬出点样了。”

在丁家庄综合市场里,记者发现了14个陪父母看摊的孩子,他们大多穿着校服。除一个孩子在用计算器做数学作业外,其余的孩子有的玩电脑游戏,有的在菜摊内玩耍,有的在看护比自己更小的弟妹。

与陈春林“上进”观念不同,这些父母中的有不少人对眼前的生活满意,虽然他们与陈春林一样住在店后面的小平房里,“混呗,日子怎么都是过。”因为家庭收入和户籍限制,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虽暂时在济南入学,但孩子初中毕业后,面临的要么是回原籍高考,要么辍学就业。

丁家庄村民王先生说,她总结出一个特点,越是来济南打拼时间长的外来务工者,日子过得越“潇洒”,“吃喝玩乐很舍得花钱,比城里的有钱人都舍得,但对孩子没有城里人上心。”

河南人王先生在济南从事废品回收十多年,如今他的儿子也收废品,孙子也已出生。“城里人看不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融不进他们的生活。”王先生说,他宁愿在丁家村租住每月150元一间的平房,但吃东西一定要吃好,“吃好喝好,老了回老家,有房有地。”

王先生的小儿子17岁,初中毕业即辍学。他不愿同父母住,因为他有很多“城市生活”。日常外出收废品时,他喜欢把手机的音量放到最大,一路播放歌曲《狼爱上羊》;晚上他喜欢与几个同龄老乡出去喝扎啤,或者上网玩游戏。他说自己在一款网络游戏里是战队的头领,只要想到几十名队员中有城里人时,他就莫名兴奋,语音指挥作战的时候会更大声、更严厉。“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和吃的、穿的、玩的,都赶不上城里的同学,现在我也有一样比他们强了。”

因为留恋这种快感,小王大多数空余时间都在网吧度过,他说上网的花销他不心疼。同时也明确表示,不会像父母一样再回到农村,虽然在城市谋生的手段唯有收废品一项,但是“别的不愿学,也学不会。”

在丁家庄废品回收人聚居区内,一名七八岁的男孩在废纸壳和编织袋堆里玩耍,他说他长大了“想收一台旧电视,能挣20块钱……”

这个废品摊是59岁老张和妻子的“饭碗”。老张有两个孩子,23岁的大儿子在嵩山某武校当教练,小女儿已经在老家读高三了。 本版照片均由实习生郭尧摄□见习记者 潘庆照

他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但漂泊在城市边缘。

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悦悦事件”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存状况引发社会关注。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关停,更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漂泊”生存现状的根源是户籍限制。2011年10月25日,教育部回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改革被提上日程。

2003年,山东就出台意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并可以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录取条件、收费项目和标准也与流入地常住户口学生一视同仁。

让“花朵”不再漂泊,这正成为社会的共识。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是一名“小悦悦”济南的家【教育部门】

济南“打工子弟学校”不会停

近日,北京数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引起强烈关注,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对此更为关心。2011年6月24、25日,山西籍外来务工人员李志宏连续排队两个通宵,终于在济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之一的清河实验小学给7岁儿子报上名,“孩子能上学太不容易,千万别关停了。”

济南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关停的30所打工学校基本都是私立的,这与济南的情况不同。济南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均属于公办,不会出现关停的情况。

普利初级中学是济南首所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定点学校,校长刘东表示,全国许多个人出资兴办的民工子弟学校,由于条件有限等大多步履维艰。能不能办一所公办的“民工子弟学校”?济南市教育局很快同意了刘东建立“定点学校”的申请,并于2003年11月22日宣布将普利初级中学等济南13所中小学划定为“首批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定点学校”。

划定公办“民工子弟学校”,济南走在全国的前列,是一个创举。“最近几年济南的定点学校年年都增加,已由当初的13所增加到52所。”济南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至2010年,济南市各小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8936人,初中接收10073人,分别占城区小学和初中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为16.5%、12.1%,共计招生39009人,占城区在读中小学生总人数的15.1%。定点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平均比例达到52.6%。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济南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不少定点学校满员,无法全额接纳新报名的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去年一年级招生160个孩子,有近300个孩子报名。”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之一的锦苑学校负责老师说,该校地处泺口商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在此就读。目前锦苑学校在校的1800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1400多人,占在校学生总数80%。学生数量已满额,仍不断有外来务工人员联系子女就读事宜。

济南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今后济南会及时调整定点学校布局,适当增加接纳能力,保障外地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

【教育配套】

10年内实现就近入学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济南当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政策是非常好的,造成近两年定点学校生源爆满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划中没有为更多新建小区配套教育资源,现有的学校仅接收本市学生就接近饱和,无法再接收更多外来学生,抓紧为新建小区配套教育设施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今年4月27日,济南市政府对城区居住区的教育设施应建未建、挪作他用等遗留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对拒不整改的,由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对开发建设单位处以配套建设教育设施所需费用10%至20%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被逐出济南的房地产市场,并通过媒体曝光。

“经过约谈和复核分类归责,大多数开发商的态度比较积极,绝大部分单位表态配合专项整治行动,已有10多家开发单位向当地教育部门移交配套教育设施和用地,专项整治行动已经初见成效。”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教育设施整治办主任杨全海说。

“盼了4年的学校终于有望了!”家住阳光100国际新城的江西籍外来务工人员王女士说,她的孩子马上要到入学年龄,小区教育配套建成后,孩子可就近入学了。

今年6月济南市天桥区宣布,将在10年内逐步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实现就近入学。记者了解到,天桥区是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主要区域,学生数量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数的近50%。“除了少数入学手续不全的学生,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100%入校接受义务教育,进入打工子弟定点学校则免除借读费,享受与济南本地学生同样的待遇。”天桥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

【当事各方】

归根到底是户籍限制

“念完初中就把儿子送回老家念寄宿制高中。”在千佛山东路经营一家川菜馆的四川人郭先生告诉记者,他儿子上初二,成绩属班里前列,如果在济南中考,可以考上一所不错的高中。“但山东的高考实行单独命题,内容与四川不一样,因为高考户籍限制,儿子要回乡高考,在济南学的东西回到四川用不上。”

按现行规定,流动人口在济南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获发相应的义务教育证书或证明,经考试录取后可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收费项目和标准与济南常住户口的学生一样对待。但有数据显示,尽管目前济南在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4万人,但在高中就读的人十分有限。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频繁转学影响,初中升高中比例偏低;另一方面是,现行高考返回原籍参加考试的政策,让很多学生只能选择返乡读高中。

“必须回老家,否则等待孩子的只有辍学。”郭先生说,他知道隔代教育对儿子成长不利,尤其在他初升高甚至考大学时,“但回家还有条路走,因此只能委屈孩子了。”

户籍限制不仅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带来不便,给流入地相关部门展开工作也带来困难。采访中,济南市教育局、公安局和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流动性大,流入地的教育局、公安局和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对辖区内外来工子女的情况无法摸清。“一般不到报名入校时,很难预测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源量,2011年个别定点学校出现了大量学生突然涌入的现象,让学校有些措手不及。”教育局工作人员说。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受该群体流动性大影响,对外来工子女的帮扶关爱等工作开展也受阻。

近日有媒体称:“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被写入教改纲要。10月25日,此消息得到教育部回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等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正由专门工作组研究。听闻此消息的郭先生说:“最后一道关口有希望打开,不管对孩子还是外来务工者都是一个好消息。”

今年3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已接收打工人员子弟入读当地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这被视为实现打工人员子弟在流入地升学的破冰之旅。

【打工人员子弟】

渴望把根留在城市

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处在一种尴尬位置,一方面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不被城市甚至农村认同,他们处在城市和农村的夹层。采访中,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表示,他们想留在城市,不想再回到农村。

“因为户籍等因素限制,我们被隔绝在城市边缘。”在济南后龙窝村经营电子产品的菏泽人张又廷说。有社会学家分析,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现实,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产生异常的“边缘心理”,强烈的“城市失落感”导致部分人扭曲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走向犯罪。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2007年5月,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启动了“新市民、新课堂”艺术培训活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尽早融入城市生活。2008年4月,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实施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三救助”政策。其中的“心理救助”专为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此外,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政策,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及早融入城市生活,包括流动人口凭暂住证,可以享受购房及住房贷款、办理营业执照及机动车驾驶证、购车挂牌等“市民待遇”,也可以免费到公园晨晚练、办理公园通游年票等。

今年10月10日,在“十全十美”的日子里,济南市民政局联合文明办等单位举办了一场公益集体婚礼,60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其中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困难家庭子女。

“结婚了,扎根了!”来自黑龙江的新人周先生当时的感叹,记者至今还记得……

新闻推荐

铸铁的暖气片和钢制的哪个更好市民徐女士我是英雄山路

铸铁的暖气片和钢制的哪个更好?市民徐女士:我是英雄山路铁二社区的居民,这两天家里要安装暖气,居委会工作人员说有铸铁和钢制两种暖气片可供选择,请问哪种更适合家庭使用?还有哪些材质的暖气片?...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