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黟县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共建创意新乡村

黄山日报 2021-09-10 05:15 大字

九月,色彩斑斓,稻菽如浪。位于黟县的丰梧村,除了枫红、翠绿、金黄等色彩在田野里跃动,还有风格各异的民宿和农旅综合体等项目悄然绽放。据了解,丰梧村坚持党建引领、村企共建,依托田园风光和传统村落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引进无名初酒店、朴蔓农场等项目,通过植入新型业态,打造创意乡村。今年,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增收近20万元。而这只是黟县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黟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强基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发展、改革创新大胆发展、结合实际深入发展、强化措施持续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夯实基础。2020年,该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370.8万元、同比增长10.2%,村均51.07万元,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消除。

选优集体经济“领路人”

这几天,许学超一直在自己的工厂忙碌着。从安农大毕业后,他选择了在黟县南屏村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流转土地、种植水稻、酿造米酒、开启研学。他的创业基地也从当初的80平方米小作坊变成了如今3000多平方米的工业化厂房。在成功创业的同时,许学超更是带动了众多周边村民走上生态种植的致富之路。像许学超这样的返乡能人还有很多,他们选择回到黟县,与乡村共发展。

该县抓好旅外人才回归创业,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锻造一批“生力军”,建立1000余人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通市场”的乡村振兴“新农人”队伍。围绕选优村“两委”班子、培强村党组织书记,育好一批“领头雁”,吸收佘溪村电商能人余志林、庙林村民宿经营能人王丽丽、桃源村农产品销售能人李茹、星火村项目建设能人桂汪杰等一批农村经济发展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换届后备干部队伍,确保每个村“两委”班子中都有1名致富带头人或经济能人。同时,引导专业人才下乡,探索县乡村三级“2866”工作机制(组建县级产业发展和规划建设2个服务团、8个乡镇产业发展服务站和66支村级产业发展服务队),先后破解古溪村扩大种植资金缺口、考川村土地闲置、石印村黟梅深加工、龙江村香椿苗基地生产用房用电等各类村情会诊难题50余个。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探索创新发展“产业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柯村暴动纪念馆迎来了大批游客。柯村村以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为契机,挖掘整合红色遗迹、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等红色资源,创办红色课堂,每年吸引上万人次参观者接受红色教育。不仅如此,该县充分挖掘生态、旅游等资源,共同参与旅游开发,合作经营西递、宏村、塔川等A级景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体验、研学旅游、休闲民宿等产业,让全县约20个村直接从乡村旅游服务中获益。

古黟黑茶基地负责人郑东依托茶博园和茶博馆开展“黑茶+旅游观光”“黑茶+研学体验”,以“吸纳就业+黑茶产业联合体+产业振兴”形式,建成兰湖、泗溪、古黄等3处茶园基地,带动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该县大力发展“五黑”(黑茶、黑果、黑粮、黑鸡和黑猪)特色产业,依托产业扶持政策建立“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村集体+五黑产业”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五黑”特色农产品实现年度产值3.6亿元,预计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超15%。

合作共赢、抱团发展更是当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做法。西街、南门、五里3个村联合成立三果绿化服务公司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200多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深冲村、星火村联合成立立新建筑工程公司,通过承接小额工程、提供社会化服务,2020年承接项目11个,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近20万元。下阜村租借团结村60亩土地以“飞地模式”发展黑玉米产业,由汪村村提供技术支持,团结村差异化发展电商中心在线销售黑玉米,实现互利共赢。

该县还实施“两山银行”试点,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理、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营等方式,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古黄村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和流转试点成功完成,一次性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5万元;碧山村积极探索打造创意乡村旅游品牌,共转化尚义养生谷、医众科技2个项目,预计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

组织联建筑牢“桥头堡”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该县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挂钩机制,出台《黟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试行)》,设立增量奖、突破奖、贡献奖,今年首次兑现奖励12.97万元,表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个人10名。连续2年在公务员招录计划中设置乡镇职位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区)主要干部,在全市首创面向村(社区)“两委”成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公开招聘本土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努力培育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乡村干部队伍。

整合资金支持。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890万元支持45个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古溪村利用中央扶持资金20万元实施莲藕黑鱼套种套养,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万余元。连续7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以“五黑”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种养业,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先后建成古黄油茶黄精套种、赤岭香榧黑鸡混养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面向民宿等乡村旅游经营实体推出信贷创新产品“乡旅贷”,引导金融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创新开发集金融、寄递、电商、融资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卡259张、授信132户2504万元,纾解“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等问题。

·刘晶晶胡佳伟胡飞云·

编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凝聚党心民心、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黟县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发展、改革创新大胆发展、结合实际深入发展、强化措施持续发展,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370.8万元、同比增长10.2%,村均51.07万元,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消除,在乡村振兴中趟出了一条经济发展新路。

发展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村民单打独斗只可能使极少数富裕起来,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竞争,才能补齐乡村振兴最后一块短板,从而实现“大河有水小河满”。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制约农村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村集体无钱办事、有心无力。解决这些问题,仅靠转移支付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解决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问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自身造血功能,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集体经济成为民心所向,民利之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只有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才能让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干事,带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新闻推荐

敲开黄山茶的创新之门

□本报记者李晓洁得益于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独特生态小气候,一片片茶园绿洲在黄山的云雾缭绕与绿水青山中自在呼吸...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