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山通高铁后的冷思考

黄山晨刊 2015-07-03 15:46 大字

□ 向日葵

过去的几天,黄山市迎来入夏以来的最高温,而比温度更高的是黄山人的心情——因为高铁的开通,看高铁、乘高铁、说高铁,成为这一段时间黄山人生活的热点。

的确,对于地处山区的黄山来说,交通一直是制约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高铁的开通,我们没有理由不兴奋、不激动、不开心。但热情之余,我们也应多一些冷静的思考:高铁通了,引领黄山进入历史新纪元,但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

譬如基础设施。无论是本地的市民还是外地的乘客,对黄山高铁的开通不乏“好声音”,但一个突出的印象是,高铁站虽然开通了,市政基础配套设施还有局部没有完工,包括高铁枢纽站,匝道(引桥)外立面装饰、一楼墙体外立面,广场外的候车廊桥等仍在施工,天干物燥,尘土飞扬,油漆味明显,机器切割噪音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铁乘客的心情。

不仅如此,交通基础配套设施也未完善。如梅林南路(梅林大桥断头桥)还没开工建设,城市西线(机场线)还没打通,歙黟公路(歙县界牌岭至黟县渔亭)还没修好,徽州区到黄山北站的公交坑洼难行……都还无法让高铁和黄山城市实现“无缝对接”。

除了硬件,还有软件。高铁来了,将给黄山的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黄山市民整体素质上升,但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仍时有发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闯红灯、上完公厕不冲水,出租车随意变道、掉头、强摁喇叭、打手机、抽烟等现象,这些事关公民基本素质的问题,会随着游客的越来越多被无限地放大,会严重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高铁来了,我们更应该强调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公德的养成,做高素质的黄山人,以高度的现代文明引领城市软实力提升和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改变。

高铁来了,无疑会给黄山带来更加开放和高效的理念。来黄山创业、就业甚至返乡创业的人也会增多,而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必须着力树立和彰显高效的政务服务理念,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和模式转变,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当是城市发展的新命题。

总之,高铁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高铁会让五湖四海的宾朋更多地领略黄山山水之美,人文内涵以及城市精神。黄山,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在多个层面,都应有创新的思维,重新定位城市发展的思路,把高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黄山经济迈向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他热心公益,无偿献血多次;他为困难户义务保洁,用无私传递着关爱;他争当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先锋作用。

新闻推荐

从红色柯村出发

□ 记者 凌良从黟县县城往西北方向,沿着崎岖的山路,一个小时车程到达柯村镇,处在大山环抱中的柯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不曾想,70多年前,这里曾是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前沿,...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