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核心提示:林历山,一座历史沉重又久远的标志山峰,唤起我们对自然山水最原始的挂记,多少年来,她一直默默见证和守望着徽州历史文化的积淀历程,正等待着真正懂她的人们的

黄山晨刊 2015-06-24 18:54 大字

□ 盛祥贵

距黟县城南三公里处有一名山——林历山,巍峨耸峙,逶迤绵延,呈东西向横卧在黟城南部,东临漳水接西递景区,南接渔亭镇桃源村山麓,西邻南屏景区,北面则是平坦开阔的皖南黟县大盆地,远山明秀,近水碧天,田畴如织,房舍俨然,村前屋后,桃绿柳荫,阡陌纵横。

原曾关注过关于这座山的很多资料,经常去山下的碧阳镇钟山村余光组和老人“噱鳖”,了解这座神秘山的来历:宋元以来,多有名流韵士蹑履登临,赋诗作记,始出“淋沥八景”:一曰炉峰插汉、二曰象鼻锁云、三曰瀑布飞空、四曰棋枰仙迹、五曰石洞流霞、六曰孤松盘翠、七曰烟雨铺海、八曰金灯夜现。

清顺治乙酉年(1646年),歙人吴孔嘉登临林历后发出感慨:“至黟者以不得游兹山为憾事”;美丽的诗篇还不足以衬托林历山的神奇,于是又演绎起众多的历史故事、民间传奇来——陶渊明三十代孙陶庚四,步履先祖遗踪,出游遍览山水,至黟南林历山,爱其山水奇胜,风俗淳古,遂卜宅居之,即今日陶村祖先;秦桧兄弟林历山“道一堂”求学,传是“一门三宰相,并无半忠良”,南屏至今留有“秦家街”之地名;太平军藏宝林历古刹,主帅仆童泄密遭不测,18堆宝藏成千古之谜,民谣“大岭坞,十八堆,哪个挖到一堆,富即赛过徽州”,除了“八景”,还有“金鸡叫,当鼓响”、“金漆碗”、“吼马笼”等。

岁月轮回,一切都成了久远的记忆,数十年来林历山鲜有提及。如今,户外活动的兴起,此山成了人们踏青秋游、休闲避暑的好去处,这座古山,千年来留下的诗文能够作为远古的真实影像,令我们心动不已。

此次我们终于觅得良机,一行人越过黟城南边的村庄和田野,开始登山。穿行在杉竹林间的古道,沿途的山光野风,逶迤的苍翠青绿,不时入耳的涧溪水声,春山出崖的映山红,回望间时隐时现的山间小筑民居,让我们迷离沉醉,不时的惊奇中好似经历了一次次世外桃源仙境的旅行。

过了山腰的水库,见林边有一个钢索滑轮,是当地人砍伐木竹后运下山的设备,大伙好奇驻足细看。沿着山林中的古石板道,行至此山约莫三分之二的地带,开始没有了路;荆棘丛中继续穿行,杂竹林中遇到一位在拔笋的老人,说有村民在山上造林锄山时曾挖得箭镞和古钱币。听到此说,好奇心驱使我们继续探路,尽管草木茂密,灌木丛间的荆棘遍布,时不时来羁绊着我们的手脚,划破了脸颊,手被小刺扎了好几次,我们全然不顾,继续前行着,希望能有所发现……

终于登上了峰顶,放眼望去,整个黟城盆地一览无遗,县城那些既熟悉又模糊、现代又古朴的景象尽收眼底,如此风光交织出了一幅人间美景,同行的驴友们兴奋地摆着各种pose,在各种拍摄器具的咔嚓声中悉数搜罗了喜悦美丽的影像。

大伙在山脊的古道上休憩时,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这片风光旖旎的山景中,仍旧能够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悲壮和惨烈。尤其是呼啸的山野之风扑面而来,好像是千军万马正席卷而过,让我的思绪透过时间的隧道,仿佛回到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悠悠岁月。往事越千年,当年的斑斑血迹早就在悠长的岁月里悄悄拭干,古战场悲壮的凄厉声也在社会进步的喧嚣声中淹灭,但青山依旧,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林历山,一座历史沉重又久远的标志山峰,唤起我们对自然山水最原始的挂记,多少年来,她一直默默见证和守望着徽州历史文化的积淀历程,正等待着真正懂她的人们的到来。

新闻推荐

黟县二中小记者站胡伟父亲的爱犹如风中送来的一条围巾

·黟县二中小记者站 胡伟·父亲的爱,犹如风中送来的一条围巾,包裹着我稚嫩的小脸;犹如雨中送来的花伞,呵护着我不被打湿。可我觉得自己发现得太晚,因为父亲的头上出现了几根白发……...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