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份温暖 那份感动

黄山日报 2011-07-13 16:11 大字

□ 韩丹妮

小时候我不会写作文,语文老师甚至找到老爸,说如果我的作文再不改进会对成绩造成很大影响。老爸虽然着急,但他一直觉得我应该是没有用心去写,而不是文笔不好。在他的启发下,果然不久情况变了……

高中,校园里的一株普通的小树,我都可以写一篇被老师朗读的范文,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只可惜感性的思维和理性的思维互相冲突未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我的其它功课成绩直线下降。那迷茫而又无助的情绪纷纷付诸笔端,我仿佛已经看不到希望,这时候《黄山日报》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在感觉全世界不认可我的时候,这张报纸,那篇文章还能证明我的存在,《黄山日报》如一缕阳光,伴随着温暖而来的那份感动,永远驻扎在我的心底。

成长的代价很大,大学,那是怎样的一个环境,因为高考的结果,我无法融入。我一直寻找着平衡点,没有了写作的感觉。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坐在阅览室里,静静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偶尔望一眼窗外,阳光虽明媚却刺眼。走向社会,漂泊着,忙碌着,没有动笔,心是空的。

尔后的经历,拉近了我沉睡的梦想。通过“三支一扶”,我到了黟县柯村,一个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的红色根据地,做起了宣传。我拿起了笔,为工作,为梦想。每天上午都会打开网站,下午翻阅《黄山日报》看看是不是有我的文字排列其间,看到了就会忍不住雀跃。虽然不认识日报的编辑,但他们每次都很细心地修改我的文章,有次甚至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文章如何如何写会更加出色。接到电话的时候特别激动,仿佛看到了高中时的那个我,不同的是,没有了迷茫,只有坚定。我热爱写作,那个我一直在寻找的平衡点终于在不断地历练中找到了,我一定不会再放弃,而是坚定信心,放飞梦想!

新闻推荐

孝行西递美德悠长

韶山毛泽东广场 凌家健/摄□ 李刘田生黟县西递,近几年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开发、利用中,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注重当下做好“孝”文章,在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中,走出了自己的路。...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