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业生态旅游循环发展黟县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三赢”

黄山日报 2010-06-10 18:09 大字

本报讯  自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三年来,截至今年一季度,黟县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3388.2万元,治理土地面积3.9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总额达到946.5万元。

该县通过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开发与治理相结合。通过项目实施,新增灌溉面积0.3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8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6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8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7万亩,年节约水量90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24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32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6650千瓦时,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5.7平方公里。为建设功能比较齐全的农业生态体系和开发发展型产业体系,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营造原生态田园风光,发展生态型农业,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奠定了基础。

该县紧密结合县情,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新思路。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以五里、深冲两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为重点,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模式,选择种植开发,以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与发展农村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立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示范园。与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紧密结合,在宏村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则通过河道治理、田园风光恢复和生态建设,改善古民居的外围环境,将宏村古民居景区与塔川秋色串点成片,使过去单纯的文化游向民俗、生态、休闲体验复合游延伸,在去年省农发局组织项目验收时,受到省农发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09年宏村镇旅游人次达到11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3976.3万元,实现农业、生态、旅游“三赢”目标。

此外,该县还通过以现代培训手段,加强对项目区农民推广茶叶、经果林增产、增效生态新技术和农机化新技术培训,重点开展低产茶园改造,无公害茶叶生产和经果林种植技术及超低量植保技术培训,同时,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使项目区农民不仅从中得到实惠,而且增强了科技意识,从而促进项目区初步形成“生产、示范、推广、经营、服务”的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功能和手段得到加强。·田海英 余成钢·

新闻推荐

省残联赴黄山市督查民生工程汪卫星出席汇报会

本报讯  6月20日至21日,安徽省残联副理事长刘同鑫一行,赴黄山市督查残联系统牵头实施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两项民生工程。 刘同鑫一行先后赴...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