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把根留住

烟台日报 2019-03-11 09:44 大字

□燕台石皖南行的第二站是阳产土楼、徽州古城和呈坎村,因时间紧张,需要早起晚宿。于是一早6:30在下榻的屯溪区广交大酒店早餐后,即驱车赶往今天的第一站———歙县深渡镇阳产村。阳产:黄土垒成的村庄8:40左右,车驶入皖南山区阳产村所在的山坡下,在一幢新建的旅游服务中心,被告知阳产土楼是不收门票的,但为了保证游客安全,需要花30元钱换乘当地旅游公司提供的上下山的面包车。我们立刻换乘车辆,沿着绵延曲折上行约4公里左右的山路,顺利到达阳产村,在村头西南侧新修的停车场的候车亭下车。我们成为当天第一拨上山进村的游人,加上天冷又下着毛毛雨,几乎没有见到其他车辆和游人。

这是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用黄土垒起来的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树中。所谓“阳产”,在当地方言里,“阳”是面对阳光,“产”是陡峭的山坡,意为建在面向太阳的陡峭山坡上的村庄。据传说,此村是郑姓家族于宋代由歙北定潭迁居阳产形成的。当年郑公到阳产守猎,跟随猎犬仰卧于此地山凹,见其四面环山,绿荫笼盖,山泉涌流,便认定这里是块风水宝地,遂决意迁居此地,在此建起第一座土楼。

阳产土楼现有367栋,与传统徽州民居的建筑方式截然不同,土楼的下部取之当地的灰色青石垒砌石基,中部用黏土、石片、石灰按一定比例搅拌成混合土,以竹片、松枝、杉木为筋骨,用板模、木锤夯实作墙壁,上部铺装小青瓦盖顶。楼体大小因地制宜,以长方形为主体,据说也有个别因地制宜建成五角形等其他形状的,我们没有找到。土楼多为两层和三层,墙体厚实、门窗较小,冬暖夏凉,一般内、外均不作任何修饰,或仅内部加以修饰,可谓别具匠心。

阳产土楼整体色彩风格也完全不同于以粉墙黛瓦为代表的徽式民居建筑风格。阳产土楼以原土黄色为基调,间有粉刷的白色墙壁,建筑物为双坡悬山屋面。土楼采用依山就势负阴而抱阳,形态错落有致,是真正土的掉渣的土墙、土屋、土居,但它最大的特点是与自然和谐共存,没有刻意的设计规划,但一座座,一排排,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构成古朴、自然、素雅、壮观的美丽画卷。

阳产土楼建在800多米的高山上,村庄虽说地势高峻,但随处可见“水垌”和水流,“水垌”就是沿着山岩凿的凹池水井,平时蓄积泉水,水满则顺渠溢流,垌内,可见设有水管通向农户,那一定是村里的自来水啦,让人不得不感叹这里人的聪慧,巧妙地利用了天时地利。水垌周边砌着青石,内壁长有墨绿色的水藻和蕨类,无不见证了岁月的久远。

我们登上村庄最高处的小学广场,整个山村一览无余。此时,虽说细雨蒙蒙,但能见度并不低,举目远眺,群山环绕,连绵不断,挥不去的云雾弥漫在山腰间,黄白相间的土楼正安静地互相依偎在一起,在静穆的冬日里傲然耸立着,好一幅阳产土楼“烟雨图”,再高明的画家在这样的景色面前恐怕也难画其一二来。村人告诉我们说,你们来的时间不对呀,阳产最美的时间是晒秋时候,秋天村里房前屋后、庭院屋顶,家家户户将自己种植的玉米、南瓜、辣椒陆续收获后晒满土楼四周,那一幅幅“晒秋图”才叫真的美呀。我心想,“晒秋图”虽然看不成,眼前的“烟雨图”也绝不逊色呀,缭绕的云雾,碧绿的林木,神秘的土楼、“篱笆女人和狗”,恍若人间仙境一般,这样的美景到哪里去寻找啊!

我一时兴起,在下山时,离开导游和同伴,沿着土楼与土楼之间的石板台阶和青石路,用手机在小巷里转悠拍照。不知不觉置身于土楼群中,东奔西走,上下折腾,竟然在密如蛛网的街巷里找不到通往停车场的路了,不由急出一身冷汗,正在急切之中,遇到村里一位热心的大娘,她说她也要到停车场,让我一路跟着她,一会就到了停车场。我一再向她表示感谢,她连连摇头说,不必客气,欢迎再来!原来她是位村导。

来时空荡荡的村头停车场,此时已满是车辆和游客,候车长亭中聚集了许多村民,多数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都是村导,正在搭讪游客,为游客带路讲解每次收取30元—50元不等的费用。天气寒冷,他们手里每人提着一个类似篮子的物件。导游介绍说,这是阳产独有的取暖工具,名叫“火囱”,外壳是竹篮、内胆是铜或铝合金的,装有燃烧的木炭,放在地上或两手操拢就可以为手脚取暖。当地的谚语是:“脚上一团火,手里一个馃,除了神仙就是我”。我们试了一下,取暖效果确实很好,难怪他们都不怕冷。

时间有限,我们恋恋不舍驱车奔往位于黄山市歙县徽城镇的徽州古城。徽州古城:徽文化的发祥地徽州古城又称歙县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在古城入口的城墙上一边写着徽州古城,一边写着歙县,游人纷纷在此摄影留念。

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徽州府衙建于宋绍熙年间,曾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年间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

虽然府衙是新建的,但是斗山街、许国石坊、渔梁坝等处都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徽园、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景点,展示了徽州文化涉及的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诸多领域的精华。

我们几人在古城中匆匆走,细细看,随手拍。印象深的是城内的斗山街,这里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我们逐一看过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千年“蛤蟆”古井等,就像展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斗山街虽说是旅游景点,但不搞商业化,整条街上没有一间店铺,那幢幢相连的古建筑,全都是保存完好的徽商大贾的住宅。从斗山街上遗存的官宅和民居来看,这里有着“以商养文,以文入仕,以仕拓商”的传统。

我们出了府衙,过了阳和门,来到许国石坊,这是整个古城最精华的部分,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由东西向两座三间三楼坊和南北向两座单间三楼坊围合而成,从外观整体来看,是一座四面八支柱的立体牌坊,所以也称为八脚牌坊,横截面呈“口”字型,是立体的结构,外部的四个面和内部的四个面都可以观摩,柱脚有十二只石狮坐镇,上部的石雕精美绝伦。据说全国仅此一处八脚牌坊。

接着前往“徽园”。徽园是建在原徽州古城内的仿古旅游城,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虽说是“仿古”,但徽园内所有建筑都按照徽派建筑的样式建造,两侧马头墙、粉墙黛瓦、木结构,和传统的古村、镇建筑并无二致。徽园与斗山街不同,完全的商业化。徽园规模很大,街上出卖文房四宝、土特产品和各种小吃的商铺特别多,小吃店门口都有免费品尝的食品,实在不敢再走下去了,一是时间有限,二是怕诱人的甜品吃得太多。

之后,我们走出古城,开车前往古城南约两公里的渔梁镇渔梁坝。渔梁坝形似鱼形,故称渔梁坝,目前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游览渔梁坝也要检票,还要由当地导游带领免费讲解,这一点作为一个想了解历史典故和渊源的游客来讲太好了。由于枯水季节,古坝上的河水并不丰沛,大块的坝石裸露在水面外,坝下停泊着几艘摇橹船,不知现在古坝的水利功能是否还在发挥作用,但是它的旅游功能正在日益扩大则是无疑的,这大概是古人始料未及的。

离开渔梁,我们前往下一站呈坎村。呈坎: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是一座按照传统风水理论建设的村庄。

呈坎别名龙溪、八卦村,是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驻地村。呈坎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复杂程度宛如迷宫。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村里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历史古建筑,其中有49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呈坎以“枕山、环水、面屏”为蓝图,用两条水渠引众川河水穿街走巷,街巷曲曲弯弯,分不清东西南北,故而呈坎村里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还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形、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

呈坎远山接近水,亭台连楼榭,小桥映流水,荷塘伴人家,处处讲究风水,家家富有内涵,最具代表性的罗东舒祠被誉为“国之瑰宝”、“江南第一祠”。罗东舒,宋末元初隐士,罗氏子孙为祭祀他在此兴建家庙。该祠堂按孔庙格局建造,整个建筑包括照壁、棂星门、左右碑亭、仪门两庑、拜台、享堂、后寝等,共四进四院,且一进比一进高。罗东舒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三十五年续建,到万历三十九年完工,前后耗时87年、花费白银逾45000两。其中宝纶阁里面的四根金丝楠木柱子,如今价值16亿美金,让人惊叹不已。

呈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自宋代以来徽商繁盛,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呈坎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评说,如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都是名噪一时的人物。这里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新闻推荐

于昌遂与扬州养志园

林涛在江苏省扬州市,原有一处私家园林“养志园”,俗称“于家花园”,系文登人于昌遂于清同治初年(约1862年)所建,名闻...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