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坑之行 □任桂荣

巢湖晨刊 2019-03-10 17:30 大字

喜欢美术的人都知道,皖南的山水、徽式建筑一直是写生的最好素材,所以这次户外群的歙县英坑之行,我积极地报了名,在周末踏上皖南之旅。

大巴车穿行在狭窄的山谷之中,说它狭窄,因为公路只能容一辆汽车通行,路的两旁一边是溪谷,一边是山壁,如果两辆车相遇,错车都是问题,所以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祈祷,千万别遇到错车。然而终于还是遇到了,好在对面的小农用车竟然往回倒车,倒了有近一公里路才找到一个路面稍微宽一点的地方避让。连我们的大巴师傅也由衷地佩服农用车司机的技术。

终于在中午时分到达了目的地,吃过午饭后,根据行程计划,下午要穿过徽杭古道,领队说,下午活动量不大,就是跨越古道,顺便欣赏沿途风景。因为领队的这句话,使得我认为下午的徒步很轻松,结果——青石古道蜿蜒在群山之间,彼时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清澈,山岭起伏跌宕,丛林泛起蓝色的雾霭,时而枯木瘦枝,时而参天古树,金黄的落叶飘落在青石路面,写下一地斑驳。一路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不能立马坐下来写生,但我可以用手机拍下来作为以后参考,顺便不忘臭美地自拍几张,不知不觉中就落下了队伍。

我以为到了山顶就是终点站,结果——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山顶只不过是起点,而那个领队竟然说下午的活动量不大。事实上那一天的微信运动记录26000多步,相当于近30里路程,走平路也会累得够呛,何况是登山?

于是我悲催地成了倒数第一。户外徒步是个群体性活动,团队很讲合作精神,有领队,也有收队,于是负责收队的人总是耐心地等着我。

总是拖大家后腿,我自己也不好意思,于是加快前进的步伐。有过登山经验的人知道,登山也是有技巧的,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控制好节奏,而我一开始就打乱了节奏。于是那个下午,我一直处于追赶之中,既疲劳又力不从心。

我一度怀疑,是不是长期不运动,自己体能下降了,变成了弱驴。想当初攀爬高峻险拔的华山,我也没这么狼狈过,于是对第二天还要征服老尖岭就没什么信心了。越过了一山又一山,黄昏时分到达了千年古村英坑村。英坑村保留下来很多古色古香的房屋,很有艺术价值,只不过,时间仓促,我们只能匆匆一瞥,不能尽情欣赏。

人类真需要偶尔从繁华的都市中抽离出来,隐世于山水之间。那一夜的山村夜色,我体味到从未有过的静,一种原始的静态。马路上没有路灯,村庄一片漆黑,四周静寂无声,没有虫鸣,没有狗吠,没有人声,只有无边的黑暗笼罩山里。这或许才是人类生存的最原始的状态吧,白天与黑夜各安本分。

第二天的攀越老尖岭,我本来是没有信心,准备放弃的。在同行的驴友们大力鼓舞下,我决定坚持下去。鉴于第一天的技巧没掌握好,再登山时我开始控制了自己的节奏,只是在特别疲劳,快喘不过气时才停下来小憩一会,沿途尽量少照相,节省体力。由于登山技巧掌握好,所以我一直走在队伍的前列,让驴友们赞叹不已,“真没想到任老师你竟是强驴呵。”

中途休息时,大家都拿出了补给补充能量。我也拿出在家里带来的水果,入口的橘子竟是甘甜酸爽,我从来没吃过那么甜的橘子。那一刻我明白了古人的那句“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原来这不只是励志名言,也是有科学根据的。经过高强度的运动,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让平时不怎么甜的橘子变得甜爽。

一群人在山林中穿行,脚下的路只有一尺来宽,一边是山体斜坡,一边是崖壁,太阳透过松树散下斑驳的光阴。我们稳步前行,终于到达了老尖岭。地导指着一处有峭壁的山路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可以一脚跨皖浙两省了,以前的老人们说,站在山顶可以看到杭州西湖边上人家中午吃什么菜了。

于是大家赶紧跑过去翘首看着远方,看能不能看到西湖。西湖没看到,当然更看不到浙江居民中午吃什么菜了。我想这一定是当地人爬上1200多米高的山岭,心头颇为自豪,回去还不忘夸张地忽悠一下左邻右舍吧。

不过入目的是起伏的山岚,山岚之间是如棋子般聚散的山村,青一色的青顶白墙,如银河中聚散有致的星星。而一道道绵延的青山如黛,慢慢隐入天际,与天色交融,似有若无。几朵白云飘荡在天边,给人一种空旷悠远的感觉。身临这样的自然美景中,让人的心灵与灵魂仿佛受到涤荡,心胸也变得宽广起来,而一切得失与利弊不再那么重要,回归自然,融入自然,顺其自然,这或许是户外运动的意义所在。

新闻推荐

歙县:植树造林添新绿

本报讯栽下一行树苗,增添一片新绿。3月7日,在歙县桂林林场,来自县直机关的200多名志愿者在这里开展集中义务植树活动。...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