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最美家庭”讲述幸福故事

黄山晨刊 2018-09-07 07:57 大字

□ 记者 舒 俊

家庭和睦是幸福的源泉,刚获省“最美家庭”的方立明一家是屯溪区戴震路社区居民,他们用生活中平凡小事、点滴真情诠释家与爱的真谛。

A

夫妻和睦,言传身教

今年65岁的方立明是有着30年教龄的退休教师,老伴汪根花也已退休。“我们1977年结婚,那时我还是民办教师,她是农村妇女。我家穷,连酒席也没摆,就送了她两块手帕,还是岳父帮我们在村里盖了三间土坯房结婚。”方立明说,他们和睦相处,凡事商量,“我这个人个性强,平时都是她让着我。我有糖尿病,住过两次院,都是她给我送饭,她不会骑车,都是搭公交或者走路,从没怨言。人都是相互的,互相体贴,我主外,她主内,家里财政大权归她,我是甩手掌柜。”

夫妇俩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方立明4岁时父亲去世,姐弟三人全靠在家务农的母亲拉扯大。母亲虽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却写得一手好字,对子女教育很严。“母亲从小教育我们‘力气浮财,去掉再来\’,意思是说不要怕花力气,要能吃苦,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穷,我只好放弃继续读书,十几岁就跟舅舅学石匠,都是到别人家做。比如到甲家做事,甲家条件差伙食不好,舅舅就跟我说‘抓紧做,做好了,到下一家伙食就好了。\’到了下一家,伙食好了,舅舅又说‘抓紧做,你不好好干怎么对得起这么好的伙食。\’舅舅是在教育我,不管待遇是好是差,都要认真做事。上一辈这样教育我,我也这么教育下一代。”他要求女儿做优秀教师,耐心教育下一代。大女儿方慧现任歙县王村中心幼儿园园长,小女儿方亮琪就职于歙县王村中心学校;外孙女、外孙也非常优秀,外孙女凌粲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现在是安徽理工大学大二学生,今年暑假还和同学到乡村支教。

B

团结邻里,热心公益

不仅自家相处和睦,他们还热心关爱邻里,只要知道邻居有困难,一定会伸援手。

2014年,方立明所在的泰丰花园小区物业撤离,小区管理陷入瘫痪,垃圾没人及时清理,公共设施损坏也没人修缮,居民们怨声载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社区反映。经社区组织安排,泰丰花园成立业主委员会,热心公益事业的方立明被推选为业主委员会主任。

上任伊始,白天有事他白天来,晚上有事晚上来,业主反映的问题都能及时沟通,逐一化解。为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在昱西街道和戴震路社区配合下,他组织垃圾清理队;联系黄山学院志愿者修理苗木;梅雨季节及时疏通管道,方便居民出行。他虽不是专业物管,但积极向物业公司请教,并开拓创新,利用自己当老师的特长,在小区开辟宣传栏,出黑板报,宣传民生政策,发布最新消息,引导居民讲文明、树新风。为增强邻里关系,爱好广泛的方立明积极带领居民参加街道和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在小区开展一系列文娱活动。如今,泰丰花园小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度无人管小区逐步走上健康运行的轨道。

方立明赢得业主肯定,被街道、社区评为“昱西好人”“优秀党员”,今年6月又当选“黄山好人”。“老伴、女儿都很支持我,我只管全身心投身小区管理。她们负责做好后勤,各司其职,共同进步。”方立明表示要做好分内事,带好头。

C

坚持学习,勤俭持家

活到老,学到老。方立明始终坚持学习,作为党员,对政治学习不放松。担任小区业委会主任以来,他每天记工作笔记,充实生活,提升自己。在他带动下,两个女儿在工作之余也坚持学习,大女儿2013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学校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今年获评歙县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小女儿也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老夫妻俩有退休工资,女儿女婿也都收入稳定,但方立明夫妇仍倡导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他们时常教导孩子:“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家里的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不轻易丢弃,尽量再发挥作用。在“向烟头垃圾宣战”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拾捡小区烟头垃圾;平时节假日,也会带着外孙参与社区开展的环境整治活动。节约用水用电意识已深入每个家庭成员心中,成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节俭,方立明对他人却很大方。今年上半年,他自掏腰包,为歙县老家的村民组购置、安装9盏太阳能路灯。“现在衣食无忧,子女孝顺,我的衣服、鞋子都是女儿买的。我们很知足,家庭很幸福。”方立明认为,传统美德不能丢,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新闻推荐

随时随地手机查看健康档案或成现实“这个平台,三年建成”

□记者许晟“要是老百姓能在家里用手机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就好了。”8月30日上午,歙县王村镇横关村卫生室村医刘...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