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街:一幅柔美的徽州画卷
□ 记者 李晓洁 汪悦 文/摄
位于歙县城内的斗山街是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也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
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千年“蛤蟆”古井……让斗山街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A 古井古宅和古传说
查看相关资料,“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的说法不在少数,但斗山百姓对此却并不认同。往斗山街的深处走去,有一处名为“蛤蟆井”的千年古井是斗山百姓认定斗山街自唐朝便已出现的有力佐证。斗山街社区专干张海霞介绍说:“古时斗山街这一段还没有正式成为居民区,房屋稀少,井泉又缺。唐贞观元年间,有人在此处看见众多青蛙围聚,因青蛙喜湿,所以人们推测此处地下有水,深挖后发现两个泉眼,人们于是把它们打成了两口井。因歙县方言称青蛙为蛤蟆,这两口井便被冠名为‘蛤蟆井\’。该井也是斗山街绵延至今的最初源泉。”
斗山街因何得名?网络上给出的是“斗山街因七丘相连,状如北斗七星排列,故称为斗山”的解释,而斗山百姓对此说法再次给予了否定。今年80岁的汪宏坦是地地道道的斗山人,他告诉记者,“斗山和西干山对望,西干山上有一处长庆塔,状似毛笔,斗山在其映衬下状似笔斗,因而得名斗山。”
斗山街并不长,约300多米,但这300米走下来,各种趣味横生的传说却很让人大饱耳福。斗山街上有一处江宅,门侧至今镶嵌着一座木牌坊,在雕有双龙圣旨、玉玺宝印的横梁中间,楷书着“旌表江莱甫妻叶氏贞节之门”十二个大字。汪宏坦介绍说:“相传元末年间,朱元璋领兵征讨元军,后被元兵包围困于徽州,最终逃至江莱甫宅附近的’乾明观\’内,而江莱甫宅的后壁就与此观毗连,后壁楼上则是矢志守寡的叶氏。一日傍晚,叶氏见窗下有一人衣衫褴褛、蓬头垢脑,便将自食的饭菜放入竹篮,以解该’乞丐\’之饥,而这位’乞丐\’便是朱元璋。公元1368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为报叶氏救命之恩,便以选妃为名欲招叶氏进宫,谁知叶氏进退两难,最终悬梁自尽以保名节。徽州知府后依据圣意为叶氏建了此牌坊。”
斗山街的古屋古建非常多,但只要有游客来此,叶氏牌坊都是斗山百姓乐于称道的。数百年来,江宅几经修葺,但现在仍依稀可辨那刚劲有力的楷书字迹,实为外人所称赞。
B 重利重礼也重教育
在斗山街走了一圈回到汪宏坦家,刚进门便被这古色古香的天井院老宅深深吸引。交谈中记者得知,这处老宅是汪宏坦的祖父在清末花了一万大洋修建的。“祖父原先在浙江做一个八九品的小官,后来辞官经商,有了一些积蓄后便回乡历时六年修建了这所住宅。”汪宏坦回忆说,这座宅子是在1898年建造完毕的,当时在斗山街算不上什么稀奇,因为那时的斗山街处处是房,他家的宅子既算不上最大,也算不上最为豪华,因此并不觉得自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别。采访当天,有同仁止不住地夸赞汪宏坦的老宅,边夸赞边说:“斗山街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徽商故里,从这里走出去的徽商那才真是数不胜数,想想那时候的斗山街,一定是官宦商贾的聚居之地,豪宅是少不了的。”只要在斗山街走上一圈,这种说法也能得到证实。
斗山街不是一条商业街,整条街上没有一间店铺,那幢幢相连的古建筑,全都是徽商大贾的住宅。这些明清老宅里,有的门脸豪华,有的则简约玲珑,各户高大的马头墙摩肩接踵,挤得很近,却又互相错落,互不压制。当地人说,斗山街徽商众多,他们常年外出,同家人聚少离多,因此用辛苦赚来的银子构筑起高高的马头墙,给留守的妇孺一点踏实的安慰。
从斗山街上遗存的官宅和民居来看,这里有着“以商养文,以文入仕,以仕拓商”的传统。上午11时左右,我们来到了“许家厅”,一座私塾院,厅前至今还放置着自清代保留至今的孔子人像。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仿佛眼前重现了这样一幅情景,外面古巷幽寂,院内书声琅琅,桂树飘香,石凳静坐,无数埋头读书的子孙就这样一代代从从深宅大院走出,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雄心勃勃的人生。
其实斗山街的“重文”氛围并不仅仅只体现在供奉着孔子人像的许家厅,从汪宏坦的老宅中同样能看出一丝端倪。其实仔细端详,不难看出老宅的厅堂、厢房的木雕精致典雅,雕工细腻,意韵深厚。大厅上房四扇窗门上有十二幅图案,以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阴阳宝扇、张果老的渔鼓、荷仙姑的荷花等八仙为题材,中间衬之以琴、棋、书、画“文房四友”,两组图结合在一起,清晰地表达了建造者对于子孙后辈寄予的厚望。
C 重塑老街新业态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斗山街及其特色鲜明的古建筑,让人不得不感叹徽派建筑之妙。斗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方如根向记者介绍说:“为了保护这条老街,我们在2015年成立了一个徽韵斗山文物保护服务队,我们斗山街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党员都是服务队的成员,主要负责干旱季节的巡逻、检查,对老旧古建筑的维护和查看等等,斗山街就是我们的家,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守护好这方水土。”
走在斗山街上,没有商业气息,质朴古典的街巷徽韵十足。记者了解到,斗山街能将这份典雅古朴留存至今,除了斗山人的努力外,其规划与管理也十分科学。“修旧如旧”,杨家大宅、许家厅、黄氏节烈砖门坊……斗山街上的一处处景点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得以精心保护和修缮,原来是什么材料、什么工艺,修缮时就尽量参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斗山街看到所有的建筑都能保留着原汁原味。
如今走在斗山街上,随处都能见到“扫一扫,听讲解”的二维码标识。经过数年的风雨洗礼,斗山街上的一些古宅已毁,只有一些断墙、门楼尚存。方如根表示:“虽然一些建筑无法完全恢复全貌,但仍要原样保留。2016年,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斗山街上张贴了二维码,游客只要扫一扫便能知到这个建筑背后的故事。虽然古建筑的原样无法完全呈现,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游客了解这些木牌坊、砖门坊的来历。”
斗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玮向记者介绍说:“2017年,斗山街迎来了几万游客,名气越来越响。下一步我们将配合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根据斗山街的具体风貌打造旅游新业态,比如发展民宿,建立茶社,或打造一些徽文化元素较强的景点,为古街注入新活力。斗山街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作为徽派建筑的缩影,不仅能唤起人们的乡愁,相信在未来新业态的带动下,也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新闻推荐
□记者方伟晨刊讯连日来,黄山市多个景区先后举行安全应急演练。屯溪区旅游局组织新安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新...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