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河畔有遗珠
□江伟民
核心提示:唯一留存至今的便是村中的民俗跳钟馗,四百多年来,当地村民用世代相传的民俗去彰显着一个村落的厚重历史和灿烂人文。
休堨田村紧邻徽州区岩寺镇、文峰塔下游数箭距离,丰乐水一线贯连,上世纪八十年前统称为“歙县西乡”。即便现在,一个绵延2公里长的村落中,就居住着区县两地村民。1987年的行政区域划分,并不能彻底分割曾有的人文和血脉联系。
150年前,堨田由湖田更名而来。湖田建村的具体时间几不可考,是时,村民多居于村北类似丘陵的三台山下。堨田村民由来,与南北朝新安内史吕文达有关。吕文达夫人是堨田村人,吕时常来堨田做客,见此地良田众多,但水系不好,耕作条件差,便在丰乐河西溪南外筑了一坝,再修建水渠引水到农田,解决了堨田村的耕种难题。为了纪念吕堨的开凿成功,于是改湖田为堨田。
堨田村姓氏十分繁杂,古有主姓“十大姓”,按当时传统排列为:汪鲍郑吴胡,程朱吕谢蒋。前五姓为最早定居者,后五姓在湖田改名堨田后迁入。其中汪、鲍、郑为大姓中的大姓。古时,堨田十大姓均建有宗祠,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社屋、厅屋等。
行走堨田古巷,一个古意苍茫的村庄被时光淘洗得踪迹难觅,我们也只能从村人的描述中去想象了。唯一留存至今的便是村中的民俗跳钟馗,四百多年来,当地村民用世代相传的民俗去彰显着一个村落的厚重历史和灿烂人文。
堨田跳钟馗有史考证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起初,跳钟馗只是制一个木偶放到板凳上面,然后由艺人把板凳扛在肩膀上,在街巷行游,以达驱邪之用。“估计那时候血吸虫就已经有了,就是肚子大起来没办法治就死掉了。以为跳钟馗可以把作祟的魔障驱赶掉,所以就一直流传到现在。”66岁的汪正端显得富态,却不失灵活。十来岁就参与到了一个村子的古老民俗之中,最后坐上了“钟馗”宝座。传承四百多年来,堨田跳钟馗一直是当地村民心中“除邪恶、保平安”的精神图腾。
堨田水系发达,桥梁众多,完好保存至今的就有两座明代石桥,一为通济桥,一为普济桥。通济桥为单孔石桥,跨一条名叫“庄目尾”的小溪之上,这小溪即吕堨支堨灌溉农田后之余水,穿村汇入丰乐河。通济桥又称“观音桥”,概为古时桥南头有一观音堂,现已损毁。上了年纪的村民介绍,1957年一个大风暴使观音堂倒掉了,观音堂里的宝贝,除紫铜钟在歙县博物馆保存外,其他东西都不知去向。
顺丰乐河下,我们来到了堨田村与向杲村的交接处。丰乐河水面开阔,普济桥横跨其上,蔚为壮观。梅雨过后,水面大抵浅低,逢丰乐水库发电放水,才会重现丰水盛况。丰乐河原有十座古桥,其中六座都已毁损,现仅存四座,普济桥是其中之一。
丰乐河看似平缓,加之上游有水库蓄水平抑水量,在历史上却也有多次水患发生。临河而居的历代村民,在享受一条河流所带来的便利之时,亦要承受其水灾漫漶时的重重灾难。最严重的一次就是1969年的“七五洪炎”,堨田村中大半的人家过水,深的人家达两米多。村中两古桥栏杆全部冲掉,桥墩也冲掉部分,俱为翌年修复。
堨田上接岩寺古镇,下连徽州古城,自古便是歙人西出的重要通道,外加良田千亩,生活富庶。也正因了诸多的便利所在,让这一千年古村的古貌难存。自西溪南一别,我们在堨田村再次与丰乐河相遇,连绵2公里的石质河床上,梅雨季节的洪涛痕迹清晰可见。
劫波渡尽江流在,丰乐河畔有遗珠。即便今天,我们只是从村人的口述中,从一处处荡然无存的遗址上,来探访那份曾经的历史,却依旧显得那么厚重沉甸,依旧那么令人向往。
新闻推荐
在徽州区岩寺镇翰山村岩塘组,有一名86岁的老兵吴灶坤,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援建过赣江大桥,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如今,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一家人其乐融融,他是最可爱的人,也...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