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抱愧程振钧

黄山日报 2017-04-26 00:00 大字
□ 鲍义来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一位名叫程振钧的,大凡有关他的事迹乃至他姓名的三个字出现,我都无不留心。然而长期以来,有关他的介绍并不很多,尤其是他与徽杭公路包括与我家乡关系,更是少之又少。

我的家乡老竹岭脚,地处黄山市和歙县东大门,皖浙交界的昱岭关下。在杭徽公路伴着昌源河经过我村时,当年曾有个“振钧站”。需知从歙县到杭州,几乎所有的车站都以地命站,唯此以人名,可见有些来头。之后,“振钧站”成了这里的地名,并名闻遐迩,即使后来被调整,人们仍称这里为“振钧站”。再后这里还住过护养公路的道班,其名也称“振钧道班”。

振钧站在公路里,路外是一处平地,濒临着昌源河。河塝边长着两棵合抱的樟树,绿荫之下,有一座讲究的凉亭,亭边竖有一块比人还高的石碑,碑文上记载着程振钧的功绩。附近还有一些石桌石凳,供人歇息。

以上介绍的振钧站及纪念碑、亭,我村的老人及周围村庄上了年纪的人都是知道的,我等年龄也都见过,它毁于“文革”的“破四旧”之中。然而让人担心的是,再过若干年当更多老人故去,这段历史将会丢失,且我县志、市志对此也无一点记载,虽然有“1933年杭徽公路通车”一句,然而却见不到“程振钧”三字,更没有“振钧站”等有关历史的记载,倒是省交通志在记杭徽公路时提到了程振钧,从而可知其中的关系。

历史的丢失是常有的。当年振钧站分明竖有一块纪念程振钧的碑记,然而官方、正史没有留下,鄙村也没有人留下一纸拓本和抄件,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没有听说近前读过,留一印象。可见即使铭勒刻石,也未必都能流传久远,照样可以化为烟云。

振钧站的这一碑、亭,我小时候见过,一直留有印象。后来外出读书,再后来“文革”,到我退休后回到家乡,这一胜迹早已荡然无存,唯那两棵合抱樟树见证了这些,但却又说不出声来。

有民间传说昱岭关下到我村这段最难走的盘山公路是程振钧勘察的,并还说因劳累在这里发病,他死后为了纪念他,才在这里建亭竖碑。事实如何,无法确定;但从大的来说,程振钧与杭徽公路有关,与皖浙两省公路建设有关是可以肯定的。在他去世后,不是有称他为“皖浙公路之父吗?”且当年安徽省会安庆,在菱湖公园附近也兴建了一处程振钧纪念塔。

如今,关心程振钧的人已多了起来,可以知道,他清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出生于婺源县城;1905年入安庆安徽高等学堂;1909年赴英国留学攻铁路专业;民国六年1917年31岁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回到祖国,受聘北京大学任数学系主任。1926年,经吴稚晖介绍,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由此启动了前任厅长的浙赣、浙苏、浙闽、浙皖等6条省道公路干线的建设,并首先推进了“杭徽公路”的兴建。于此同时,他还以浙江省建设厅长一职,组织筹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1932年,出任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在他继续关心着徽杭公路兴建的同时,还筹备着安徽的多条公路建设,因为常年奔波,殚精竭虑,终于在这年8月8日,突发脑溢血,不幸病逝,享年46岁。

如今程振钧家乡婺源有在寻找他的踪迹,杭州西湖边上的程振钧故居得到了保护,当年的西湖博览会遗址工业馆已改建了博览会的博物馆。几年前我曾前往参观过,敬仰之余,亟欲了解在我村建亭竖碑以及以他名字命站的来由!

让我常抱愧疚的是,以程振钧的历史贡献,我们忘记了太多;以他与我村的关系,我们未能恢复当年的碑亭。虽然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要饮水思源、不忘前人筚路蓝缕才是。

新闻推荐

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黄山市创佳绩

由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环保厅、体育局、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举办的“2017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日前在安庆市闭幕,来自全省16个省辖市、2个直管县的18支代表队600多名选手参与角逐...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抱愧程振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