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崇高的爱心最庄严的诀别——荣灿华、汪丽华的两份遗嘱
荣灿华、汪丽华夫妇曾是歙县中学的高中老师,汪丽华还担任过我的班主任。二老都已80多岁了,不久前歙县中学的两位老教师和两位当年的学生自行组队去看望他们,我是两位学生中的一位。2017年4月18日傍晚,我忽然发现我的QQ空间有他们写于2012年8月的两份遗嘱,另从红胡罗卜的评论中得知,荣老近日带着最崇高的爱心,已与我们用最庄严的方式诀别了!读完遗嘱,75岁的我感慨无限,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有豪情只有荣耀!现将二遗嘱推荐给广大读者:
遗嘱一
要死得简单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自然规律,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死亡。但在现代医疗技术日趋发展的今天,在孝道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死亡已成为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我们亲眼所见,许多无可救药濒临死亡的人,被安排进ICU,医生在已经被疾病折磨得瘦骨嶙峋的病人身上,插满了管子,切开气管,上呼吸机,按压心脏起搏,打一针几千上万元……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让死亡过程拉得痛苦而漫长。无休止的、创伤性的抢救,使将死之人,痛苦不堪,不得善终;也让子女奔波劳累;而国家与家庭都要为此付出高昂的费用。
这样做应该说都是出于好心,无可厚非。子女希望父母能活长久一点,或者害怕身背不孝骂名,哪怕医药费再贵,也要竭尽全力抢救到最后;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也害怕承担不抢救、害人命的责任,激化医患矛盾。于是医生、家属联盟,让ICU像台吞币机,每天吞下几千上万元,这样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最后并不能挽留住该离去的生命,而病人却要在漫长的极端痛苦中死亡。
我们不愿意这样离开人世。当我们的生命陷入那种必须插管维持生命而又不可能恢复健康时,请不要将我们送进LCU抢救,让我们安详的、自然的、利索点离开这个世界,请给我们生命以最后的安详!
死亡的权力应该属于自己,子女要听从父母生前遗嘱安排。我们这样做的宗旨,是要将死亡的痛苦减到最小,将国家和子女的负担减到最轻。这是我们最后表达的一份爱心!
我们的遗嘱希望能得到医院的支持和女儿女婿的坚决执行。这是对我们生命的最后的尊重!
于2012年8月
遗嘱二
我们的丧事节简办
我们死后丧事要节简办。古今中外节简办丧事的圣贤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早在二千多年前,道家祖师之一的庄周临终时,众弟子商议要厚葬老师,这位哲人则说:高天阔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星辰、自然万物都是我的随葬品,大自然早就为我准备好了丰厚的葬礼,还何劳诸位呢?庄子的丧葬没花一文钱;另一位圣贤墨子认为,孝主要表现在生前对父母物资和精神的奉养,死后厚葬“糜财而贫民,是非仁非义非孝之事也!”;西汉文帝刘恒写《遗诏》表明:天下萌生出来的万物,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之理,不必悲哀,丧事简办,厚葬劳民伤财“我甚不取”;现代节简办丧事的更是数不胜数,鲁迅留下“遗言”:“不得因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被誉为“法兰西民族之魂”的前法国总统戴高乐死于1970年,他在1952年就立下遗嘱:不举行国葬,不要乐队吹奏,不致悼词,不发表演说,“死后拒绝接受给于我的任何称号、晋升、荣誉、表彰和勋章,不论是法国的还是外国的授予我上述任何一项,将违背我的最后愿望。”戴高乐生前功勋卓著,政绩斐然,但他淡泊名利,简朴下葬。
我们钦佩圣贤们的生死观。联想到现在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五分之一,而我国人口却是世界之最,有13亿多,每年还增生一千六百万,土地就显得特别珍贵,它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资源,死者最好不要占用、特别是不能滥用土地。《安徽老年报》曾发表由几位省领导和高级知识分子发起的“回归自然,不占寸土”实行绿色殡葬的倡仪,我们十分赞同并响应。
我们决意死后丧事节简办:
不出讣告;
不设灵堂;
不接受祭品、礼金;
不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
不要墓地,不保留骨灰。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必须经历的过程。望我们的至亲和亲朋好友节哀!并大力支持我们,按照我们的遗嘱办后事。这样,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带着微笑向您们告别!
谢谢大家!
荣灿华、汪丽华2012年8月
或许,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以一种一意孤行的胆略和勇气,孑孓独行;或许,徽州过于厚重,只能注入最浓的墨,最干的笔,最深的情,才能准确描摩她的过往曾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殷元元报道4月20日下午,全市基层理论宣讲歙县现场观摩座谈会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路海燕出席并讲话。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歙县理论艺术化宣讲节目,聆听了歙县纪委同志作的《...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