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汪多耳:扶贫路上领路人

黄山晨刊 2016-11-24 00:00 大字

□ 江夏友

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村妇女主任汪多耳,带领村民依靠产业优势增加收入,成为当地扶贫路上的带头人。

立志改变贫穷面貌

1984年,高中毕业的汪多耳回乡参加劳动,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她所在的村地处歙县以东的原大谷运乡木岭后村,是革命老区,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海拔1000多米,不通公路,只有一条不到1米宽的崎岖蜿蜒的石板路。由于地处偏僻,群众的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1999年,自汪多耳当选为木岭后村村委会委员以来,大胆尝试着带领广大村民发展各项产业,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她的梦想如今已成为现实。

帮助茶农卖茶

汪多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首先是解决茶农卖茶难的问题。当时木岭后的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只有茶叶一项。她通过同学的关系认识了外地一名茶商,便尝试着做起了茶叶生意。当时的木岭后作为大谷运乡的一个行政村,茶农卖茶都靠人工挑至10公里以外的乡政府所在地进行交易,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要花很多的人力和时间,有的茶农家中无年轻劳动力,只有花钱雇人挑,平均每担茶叶要支出80元的劳务费。自从汪多耳做起了茶叶生意以来,茶农告别了卖茶难的问题,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进行交易,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茶农不需要每天跑几十公里的山路。她每年平均为茶农节省劳务费就达2万余元,每户节省达600余元。而汪多耳在收购当地茶农的茶叶时总是比当地的市场价略高一些。

十几年的经营,十几年的积累,汪多耳已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茶叶经纪人。2015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汪满田至木岭后的通村公路顺利开通,给木岭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到2016年,仅茶叶一项,每年的销售额达180多万元,平均每户增收达6000多元。

调整结构种菊花

木岭后的村民们经济条件也渐渐地好了起来,但汪多耳清楚地认识到,光靠单一的茶叶收入只能维持百姓的普通生活,要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一些其它产业来增加收入。凭着多年来在生意场上积累的经验和对市场行情的分析,汪多耳把眼光瞄准了菊花产业。2010年,她带头并引导农民开始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农民种植菊花,菊花产业在当地悄然兴起。凭着她生意场上的人脉和信誉,又先后认识了几位菊花商,本地每年生产的近3万公斤菊花都由她收购。

随着菊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2015年,汪多耳申报成立了“歙县艳阳天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50万元,合作社专门以茶叶、菊花及土特产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今年菊花收购资金已达400多万元,平均每户菊花生产总值达1万元以上。

不让一人掉队

群众富裕了,但还有一小部分农户因缺乏生产资料、缺乏劳动力、缺乏生产技术;有的因病、因灾等等原因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仍需要继续扶持和帮助,为此,汪多耳表示,将通过“歙县艳阳天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扶持一批贫困户,吸纳他们为合作社成员户,在生产技术、劳务工资、产品销售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使他们享受更多的实惠,不让一个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掉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汪多耳曾多次被评县“双学双比”女能手、状元户;2012年至2015年,连续被县妇联评为经济示范户,并受到县妇联的多次表彰。

新闻推荐

赤脚医生(一)

□江伟民编者按:歙县电视台记者、作家江伟民年纪不算大,但在社会底层从事过七八种职业,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近年来写作上也用力甚勤,其二十二万字的长篇散文《徽州往事》被多家省级文学杂志选...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