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江永年不知不觉我已在歙县这座古老的县城里生活了七八

黄山晨刊 2015-01-23 20:20 大字

□ 江永年

不知不觉,我已在歙县这座古老的县城里生活了七八年。说来惭愧,因为一直忙于写作,从没好好看过这座历经两千年岁月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

2014年10月18日傍晚,上海某影视公司的两位编剧老师和一位山东文友,不远千里来到歙县古城,与我面谈我的一篇原创故事的剧本改编事宜。

为尽地主之谊,在钟楼宾馆开好房间后,我便带他们去老街逛逛。

刚走上练江大桥,三位远方的客人就被清澈的江水和上游的万年桥、下游的太平桥以及四面的青山深深吸引住了。

在他们掏出手机拍照的当口,我向他们介绍:这就是新安江的上游,一千多年前,唐朝大诗人李白慕名来此寻访诗中有“仙气”的隐士许宣平,最后却在这练江江畔失之交臂,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后人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太平桥西头兴建了一座太白楼,作为纪念。

在下游两里的江段,横卧着素有“江南都江堰”美称的渔梁坝,而渔梁坝下面便是古徽商扬帆远航的水路码头……

没想到短短几句导游词,便赢得师友们的连声惊叹:好深厚的文化底蕴,看来我们不虚此行呀!

我们边走边说,很快就来到了徽州古城城门前。虽然我不知多少次步入其中游玩购物,但此时此刻,望着高高的城门和巍峨的城墙,心里感到分外庄严。

在城门前请人拍了几张合影照,然后穿过城门来到徽府衙门的广场上。可惜府衙里负责旅游接待的工作人员已经下班,我们只能站在广场上观赏这座气势恢宏,完全按原貌复原的徽州知府衙门外景。

带着些许的遗憾,我们走向东谯楼甬道,触摸着历经几百年岁月沧桑的二十四柱,说起这里曾是电影《独行侠》取景处的话题。

接下来我们又沿着城墙根走向阳和门,穿过甬道来到了闻名天下的许国牌坊前。三位师友都是走南闯北、阅历丰富的文化人,但他们只见过四脚牌坊,从来没看到过如此气势恢宏、精美绝伦的八脚牌楼。

他们一边阅读着牌楼上许国大学士的官衔,一边用手机从四个方向不停地拍摄照片。

我跟在他们身后,向他们诉说许国出身微寒,如何在古寺中挑灯夜读,学得满腹经纶,又如何淡薄名利,直到四十多岁才在一帮身居高位学生们的“激将”下走上仕途,成为三朝元老……他雄才大略,因平叛建下奇功,才赢得万历皇帝的特别恩宠,破格为他修建这座八脚牌楼。

据考证,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八脚牌楼,自建成以来,一直是我们徽州文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凯旋门”,激励着无数后代徽州学子拼搏进取!

在许国牌坊盘桓许久,我又陪着师友们沿街而上。经过“陶行知纪念馆”大门口时,还没等我介绍,他们就停下了脚步,惊呼: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是你们歙县人呀?!

我充满自豪地告诉他们:陶行知是土生土长的歙县人,他的老家在歙县西乡黄潭源村,这座纪念馆就是在他幼年读书的崇一学堂旧址上兴建的!

一位家境贫寒的乡下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闻名天下,万世敬仰的伟大教育家,这又是一个多么励志的故事呀!

看了纪念馆里那副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著名遗联,三位师友无不肃然起敬!

走出陶行知纪念馆,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但为了让师友们领略一下徽派古民居的特色,我又带他们去了斗山街。

走在窄窄的青石板路上,看见两边高高的马头墙、粉墙黛瓦,还有门顶、墙上、楼上的精美砖雕、石雕、木雕,无不展示着古徽州匠人的聪明与智慧。

罕见的木盾牌坊——叶氏卤节坊、黄氏孝烈门坊,仿佛在向游客娓娓述说着徽州女人忠贞善良、古老凄美的故事;还有徽商家潘家大院、官宦之家杨家大院又是徽商和徽州学子们励志的写照……

这天晚上,我们几个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剧本,但说着说着,大家又把话题转到了徽州上。

我对他们说,其实不单是这座徽州古城,我们歙县境内的好多古村落,都有保存完好的古牌坊和古祠堂,除了那些贞节牌坊,其它的古建筑背后无不蕴藏着一个个徽州学子、徽州商人的励志故事……

第二天中午,三位师友向我告别时说:汤显祖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之憾,他们仨荣幸到了徽州,只可惜有事不能久留,下回一定好好游上一回!

当两位老师问我对自己改编剧本有没有信心时,我迟迟不语。

两位老师有些不满道:你生活在这样一座充满励志的历史文化名城里,不努力写出一点好东西来,怎么对得起那些功名赫赫的先贤呀?!

我不由精神一振,大声回答:我有信心,我一定行!

新闻推荐

徽州汤圆香飘上海

□ 记者程向阳 冯劼 樊成柱文/摄“来碗汤圆,老样子,3个芹菜馅,3个豆沙馅。”“好嘞,马上就好。”老主顾李先生是常客,只要一句“老样子”,汪志献就会很快端上他想要的小吃。和...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