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徽州汤圆香飘上海

黄山晨刊 2015-01-26 19:02 大字

□ 记者程向阳 冯劼 樊成柱文/摄

“来碗汤圆,老样子,3个芹菜馅,3个豆沙馅。”“好嘞,马上就好。”老主顾李先生是常客,只要一句“老样子”,汪志献就会很快端上他想要的小吃。和李先生一样,来店里消费的客人大多是老主顾。

在上海市宝山区宝杨路农贸市场250号,这家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店,因其汤圆个大、味美、鲜香,受到不少上海市民的青睐,生意红火。

这家名为黄山特色小吃的店铺的主人汪志献来自歙县霞坑镇洪琴村,夫妇二人在此经营小吃已经整整10年。事实上,最初来到上海的头10年,汪志献是上港集团的一名卡车司机,在货柜码头开集卡(集装箱卡车)。后来,他的爱人汪英也来到上海打工。

洪琴村历来有制作汤圆的传统,采用上好的糯米,手工加工之后,制作成又大又圆又味美的汤圆。而洪琴村到上海经营汤圆等特色小吃的村民也不少。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考虑到妻子来沪后,开支大了,夫妇二人商量,决定租一个小店面,经营小吃,以经营家乡的手工汤圆为主。

汪志献经营的这家小吃店,门面很小,只有18平方米,看起来很不起眼,然而,他们家的汤圆却总是供不应求。诚信待客、品质第一,是他经营这家小吃店多年不变的宗旨。价廉物美,是他将这家小吃店经营得越来越好的关键。

10年来,汪志献一直坚持薄利多销,且在原材料上丝毫不含糊,肉馅一定要新鲜,做汤圆的糯米粉也要用上好的糯米碾成。以芝麻馅料为例,需先淘洗再炒,磨成粉后,再搅拌成馅,搓成小圆子,备用。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做好做精。

每天清晨4点多钟,夫妇俩就要起来做汤圆。6点钟前后,就开门做生意了。清晨的客人非常多,有吃馄饨的,也有吃面的,但要得最多的还是汤圆。汪志献负责煮,汪英负责包馅料,做汤圆和馄饨。汪英包汤圆的速度很快,1个小时能做100多个。忙的时候,几乎片刻不得闲,一个个小面团在汪英的手中“飞转”,瞬间就能变成一个个皮薄、个大的汤圆。

最忙的时候,是正月十五。这一天的头天晚上,汪志献和汪英夫妇已经连续10年忙得通宵达旦。“中国人有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传统,我和爱人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5000个汤圆,一晚上没有休息。”在汪志献的记忆里,忙是常态。由于品质佳、价格廉,时常会有外地的客人也慕名来此吃汤圆。客人越来越多,他们则越来越忙。

2014年,汪志献的儿子以高分考上了四川大学,这令他很欣慰。他说,再忙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未来,希望能有个大一些的店铺,继续让徽州汤圆在上海飘香。

新闻推荐

“贾而好儒”新徽商

□ 记者 程向阳 冯劼 樊成柱在创业中求实,在突破中求新,在探索中求变,在进取中求韧。在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中,儒商越来越受到推崇,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身上具备的百折不饶...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