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干的新生活
□ 汪 辉
满院子的花木盆景,汪光宇的家就被大钵小盆的盆景围绕着。罗汉松、枫树、梅桩……一棵棵盆景在汪光宇的精心打理下,长势喜人。
汪光宇是歙县坑口乡瀹潭村的离任老村干,今年65岁,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现在和老伴两人在村里生活。
见到汪光宇时,他正在为罗汉松修枝剪叶,“这些都是我的‘摇钱树\’,价值可是不菲。就这一盆,有20几年了。”他指着院墙外一棵半米高的罗汉松说,“之前有人出几万元想买走,我没舍得。”
身兼全县农民创业带头人,拥有徽州花木盆景协会会员等头衔的汪光宇,谈起了他刚入行的情形。“那时候我们这里没有盆景,也没人做过,仅靠地里农作物的收入,一家3口一年才挣几十块钱。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听隔壁卖花渔村的人说,合肥来了一个老板在收购紫薇花桩,于是就去山上挖了4个桩。那一次卖了32块钱,当时就觉得这条路可以走下去,自己就开始琢磨着发展起来。”
“当时不敢带着人一起做。”他说,“怕万一没有销路,害了大家。”从自己家几十棵盆景小试牛刀,到现在整个汪村90%左右的人家都开始培植盆景,汪光宇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今年做的最大的单笔生意是3.6万元。”他说,培植花木比单纯种地效益好很多,年收入基本上都在5万元左右,好的时候一年收益8万元以上。
汪村毗邻卖花渔村,成为卖花渔村的苗木后基地,目前以加工盆景粗坯为主。面对上品、精品比较少的现状,汪光宇积极寻找方法。“我们这里地理上占据优势,隔壁就是卖花渔村,有时候我会去请几个苗木师傅过来帮我造型。现在我们也加入了徽州花木盆景协会,经常接受指导、参加展览,从中学到一点经验和技巧。”
“之前因为不通公路,外地的客商到门口了还走掉,很可惜。现在比前几年好多了。”近几年,坑口乡政府和瀹潭村积极筹资,通过村级“一事一议”项目、移委项目等,加大了对村级道路的硬化拓宽,方便群众出行和货物运出。汪光宇说,希望能够把这条路再拓宽一点,这样货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销路就会更好。
“现在生活很好,我从60岁开始每个月领取55元的农村社保,计划生育奖扶资金每年有960元。今年又有离任村干部的补贴,我当了20多年村干部,加起来每个月共有325元的补助,够用了。”谈及晚年生活,汪光宇很满足。
新闻推荐
编者按: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今年是11月16日。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于交通参与者而言,有的只是警钟长鸣——交通安全责任大于天。往往一个不经意的交通陋习,就可...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