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萌坑:好一座徽州壁画“博物馆”

黄山晨刊 2014-06-27 19:14 大字

□ 晓草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核心提示:仿佛是历史的恩赐,萌坑这个有着610年历史的古村如今走进了公众视野。其打动人心的不只是古村、古树、古道、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存,全村保存完好的600多幅徽州墙头壁画更加令人叫绝。

1 —个美丽的小村

萌坑村是歙县霞坑镇洪琴村的一个自然小村,只有百余户人家。

去萌坑的路很窄,只能容下一辆车子通过。去萌坑的路很生态,一路的芦苇和彩蝶都不怕人。一路前行,曲径通幽。

萌坑的美几乎无所不在,八卦型的村庄,清一色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居,尤其是无处不在的徽州墙头壁画像漂亮的徽州村姑,自然呈现,大方得体,简约而不简单,带给人朴实无华而又妩媚自然的美感。

其实,无论是过去的徽州人还是现在的黄山人对徽州墙头壁画并不陌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建的徽州民居中,壁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房屋雕饰形式,也是一个人家的“脸面”。这些以花鸟虫鱼、山水风光、典故人物为体裁的画作为徽州民居增光添彩。

2 徽州的“墙头上的艺术”

萌坑村90%以上为解放前后建的房屋。

漫步萌坑村,视线里有太多的墙头壁画,不只是门楼、窗檐上有,连客厅、厨房、寝室甚至婚床上都随处可见。而且内容极富价值,如古代二十孝中的《扼虎救子》、《孝感动天》、《百里负米》等历史故事等。据统计,萌坑村现有墙头壁画600余幅,远到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岁“高龄”;近到解放前后,平均每家都有五六幅,多的七八幅。

除了年代百年以上的壁画出现掉色、褪色或隐色外,萌坑村大部分壁画都还熠熠生辉。村民凌寿禄和凌平安家,《教五子》和《西厢记》等故事折射出历史的厚重。记者注意到,萌坑的墙头壁画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明清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题材,在装饰墙体的同时起到“正教化,助天伦”的作用;二是解放前后,其中以新中国成就为多;三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将之前带有儒学内容的画面用石灰浆刷掉,画上新的内容;四是近几年新增的,以山水或喜庆为题材,是徽州墙头壁画最兴盛的时期。

3 墙头壁画面临断层?

徽州墙头壁画多以一个墙面上多幅壁画为一体,以工笔带写意为技法,以美化徽州民居外墙为目的。

今年59岁的凌子琦是萌坑村尚能从事壁画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匠师之一,村里有几幢房子的画作都出自凌子琦之手。当记者采访凌子琦时,他谦虚地一再表示,自己对于壁画尚属业余,父亲才是真正的高手,“我们家是书香世家,爷爷那一代就字好、画好,父亲手艺更高,现在萌坑村保留的20余幅画都出自父亲之手。”说起凌子琦的父亲,村里许多人也会直竖大拇指。

今年66岁的凌齐岁也是村里公认的画师之一。17岁就跟昌溪师傅学徒的他,20岁开始独立从事墙头壁画创作,前后收过8个徒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队男劳力每天做10个工分时,他的工分收益就已是社员的3倍。然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徽州民居不断采用钢筋水泥,徽州墙头壁画也渐渐萎缩。凌子琦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们的手艺渐渐就没用了,村里和他一样从事墙头壁画的师傅也不多,徽州墙头壁画面临着技艺断层的局面。

4 抢救徽州文化记忆

唤起凌子琦对传统工艺热情的人是他们村里的后生,市马头墙书画院院长、省美协会员吴叶生。

吴叶生是萌坑人,对家乡文化尤其是墙头壁画有很深的情怀。从小就对墙头壁画着迷的他虽然从事医疗管理工作,却从2000年开始以本村的徽州壁画为基础,投入巨大精力和财力,深入徽州乡村研究探索徽州墙头壁画,并著有《徽州墙头壁画》专著。2010年,吴叶生以“回家”为主题,将整理好的120幅马头墙画集中在萌坑展出,引来了众多文化界名人的赞赏。从此,萌坑的墙头壁画逐渐被外人熟知。

吴叶生对记者说,徽州墙头壁画是他的启蒙老师,把他引向了画里世界,他今天的成就都源于家乡这片肥沃的土壤。由于徽州墙头壁画是室外艺术,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民居上的画作已经风化,有的剥蚀脱落,需要尽快保护。他不想看到徽州墙头壁画消失,觉得有责任对现存的墙头壁画进行抢救、修复和保护。

在吴叶生的热情“营销”下,近三年来,市内朱格亮、陈长辉、吕健君、项成4位画家相继来到萌坑,和吴叶生组成了一支抢救和恢复萌坑墙头壁画的志愿者队伍,不定期到萌坑修复古画,创作新画。到目前为止已有几十幅明清时期的壁画被恢复,还新近创作了60余幅墙头壁画,使萌坑的墙头壁画焕发出新的活力。

5 徽州民居上的“珍珠”

据专家介绍,徽州墙头壁画和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建筑、新安教育、新安医学等徽州文化艺术一脉相承。作为徽州建筑艺术和新安画派的分支,墙头壁画虽属民间工艺,却富含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

吴叶生说:“古代徽州的大户人家大多会用精妙绝伦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来制作门楼、窗檐、房檐和祠堂等,但对于普通人家而言,则多采用墙头壁画。这种略为简单的房屋雕饰虽朴素却很美,成为徽州乡村文化艺术的瑰宝。”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存的墙头壁画约在2500幅左右,集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历史性于一体,散落在徽州大地。

据了解,在黄山市不难发现墙头壁画,但随着近现代新的建筑理念、建筑风格、建筑材料逐渐被吸收接纳,一直在石灰墙平面上创作的徽州墙头壁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载体,那些制作墙头壁画的艺人也在岁月中渐渐沉默。

6 永不谢幕的乡村画展

萌坑作为古徽州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墙头壁画“博物馆”,成了不谢幕的乡村画展。而要把这种艺术和文化进行很好的传承,未来还有许多事要做,恐怕不只是几个画家的志愿服务那么简单,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站在徽州文化保护的高度,认真审视、长远规划并付诸实践。

新闻推荐

歙县城乡居保“三少”服务促参保

□ 叶 镇晨刊讯 今年来,歙县人社局城乡居保中心制定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力争让服务对象“少疑问、少等候、少跑腿”,促进城乡居民参保和续保。该县制作城乡居保政策宣传...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