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二十年之巨变

黄山晨刊 2014-05-09 21:41 大字

□ 吴宪鸿

4月16日上午,我冒雨来到了屯溪上塘路118号。

我惊讶!上楼一望,各式的古典家具映入眼帘,宽大的长桌,太师椅,八仙桌,矮橱,书橱,虽颜色不一,但都是红木的;墙上挂满国画和书法作品,不乏名人之作;书橱里整齐排放的大多是有关徽文化的书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叠叠发黄的古代医书。当然,也有当代的电脑打印机之类。我有些疑惑了,难道这是哪位文化人士或医生的办公室?想想也没走错啊,大门上的电子显示屏标明就是洪通老茶坊,楼下库房里还有几个工人在紧张地包装茶叶。

“吴老师!”里间走出一人,亲切地叫道。“洪生!”我快步上前。两人紧紧地握手,还互相搂着肩膀,算是中国人含蓄的半拥抱。这里确实是几个企业——丰瑶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徽州洪通茶厂、老洪通茶坊的老板办公室,它充满了文化气息,全然不像某些老板办公室里有什么招财进宝的菩萨,光芒四射的金元宝,一帆风顺的大轮船,或者一掌玩转的地球仪。

一番交谈,很是感慨。三十多年前,我妻子和他父亲同在歙县霞坑卫生院工作,两家住在一栋楼房,关系很好,方洪生也在霞坑中学我所任教的班上读了初中。洪生读高中在外地,父亲退休回老家,他就跟着学了三年中医——他家祖传的野鸡坞外科赫赫有名,是新安医学中一朵奇葩——接着参军到部队锻炼三年,回来后在屯溪的单位有了稳定的工作,当然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二十年前,我调进县城工作,之后只是听他的父亲与姐姐讲过他的情况。前些天,我送书去市文联,路上巧遇他的姐姐,互换了电话号码,因之联系上他,他再三邀我去玩。这天我上屯溪有事,就来找他叙谈,于是有了这二十年之后的相见。

我惊叹!洪生非常忙,电话不断。又有人来谈事,他怕我干坐着尴尬,就要手下的一位师傅带我去茶艺馆看看。走进茶艺馆,古色古香扑面而来,格子门窗,挂落,雀替,木石砖三雕作品,茶厅和包厢里的桌子、茶几、茶具,博古架上摆满了各类瓷器,像青花的茶叶罐,粉彩的茶碗茶盅,还有银灰色的锡鼓,荸荠色的竹编漆器,四周墙上当然都挂着名人书画。这师傅告诉我,全是老板自己设计的,而在深圳开办的两家和成都的一家茶艺馆,装潢相近,其材料全部都是从屯溪用大车运过去的。众多的老古董使我惊奇,收集它们,得花多少时间和资金啊!坐下来,喝着新茶,慢慢品味后,我想起来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洪生毅然下海,收藏徽州的老古董,并在老街上开了店铺,最多时有四处店面。曾听他父亲方医师讲过,他手上哪里有钱,都花在了收旧物什上头。就是这些旧的东西,才使茶艺馆充满了老徽州的人文气息。袅袅飘来的茶香未能让我心情平静,而是叹惜不已,这环境优雅的茶艺馆为何没有游人与茶客?得到师傅的回答是不对外营业。上下两层,两百多个平方,装潢、摆设如此高雅,就是不营业,如要出租,少讲一些,每年可得三四十万吧。这样空着岂不可惜?后来才明白,我这是短视行为,愚人之见。

我惊喜!回到洪生的办公室,一会儿他终于空闲下来,跟我聊了个把钟头。三十年前,或者就是二十年前,洪生给我的印象是憨厚、少语。现在呢?他面相变化不大,老成许多,可憨厚中透着精明;而不再是少语了,讲起来竟然滔滔不绝。他说,那时候的下海,既是不愿意在单位按部就班,平平淡淡地过日子,更源于对古董的喜欢,这些徽州先人留下的宝贝,让外地人以低廉的价格买走是可惜又心疼的。随着收藏的好东西一多,他就开起了古玩店,继而接触了黄山市文化、文博、书画等方面的人士,也读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得到了徽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进一步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玩店开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关掉,转行做茶叶呢?”我问道。“实际上,那几年我的店里就卖茶叶,还靠它赚点钱呢。而这古董越收越少,好的我又舍不得卖。自己以后该做什么最好?”洪生拿出一些资料递给我,“你晓得的,我家祖上有两个号,一个是‘春生堂\’,中医的,一个是‘洪通\’,做茶的。多次考虑以后,我决定把祖业继承下去,把事业做得更长远。”

看企业简介,我知道他在1997年关掉古玩店,注册了“洪通”牌黄山毛峰商标。为保证有机茶的来源,他在黄山脚下的洽舍乡创办了茶厂,接着建起了茶叶合作社,开辟了茶叶基地;为提高茶叶质量,改进了制茶工艺,并按中药炮制的理念和程序来制茶,还研发出了“黄山毛峰脱水提香烘干机”。匆匆浏览下去,又看到一大叠企业的荣誉,如通过了国家有机茶认证和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部科技示范场建设项目,获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民营科技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等,真不简单!

待我提出有关茶艺馆的疑问后,洪生马上回答道:“这是我们的接待中心,目前还没有对社会公众开放的。文人雅士在此聚会,品茗香茶,高谈阔论,各抒己见,这情景你肯定会想象得到的。可你也许不明白,在那样独特优雅,弥漫着文化气息的环境中谈生意,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其实,这是我把文化融入生意的一个尝试。”说着,他爽朗地笑了,眼神中带着一丝狡黠,“我的茶叶做品牌、做文化,不是在普通的茶叶市场流通,而是在全国有品位的茶文化圈子里流动,而且这样的生意好做,利润颇高。跟你讲实话,2008年以前,我做茶叶生意比较劳累,却赚不了多少钱。自从我办起了茶艺馆,注重茶文化的开发,把生意做到了深圳,做到了成都,出口到国外,感觉是工作越发轻松,赚钱似乎容易了。”

“这些年,听说你生意做大了,没想到是你的思想观念先起了变化,讲话也都一套一套的。”我怀着好奇心,想刨根问底了,“那——你的资产总有大几千万了吧。”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盘算,然后不置可否地说:“差不多吧,没确切地计算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方洪生是单位的一个职工,月工资两百块钱左右,现在,他被有关部门确定为“新安医学野鸡坞外科第九代传承人”,是黄山市收藏界和茶叶行业响当当的人物,身家数千万。古人说,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这二十年,他的变化太大啦!看着听着,我欣欣然真心替他欢喜不已。

我想,时代的造就,市场的磨练,固然是存在的,但这些话语用在方洪生身上,不免空洞说教,枯燥无味。或许,徽州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的独到之处,茶与文化的融合,才是他二十年巨变之根本。

新闻推荐

黄山毛峰(下)

□ 记者 王玲琳层层把关、品质优良的黄山毛峰制成了,谢洪范和当时的茶商们及徽州的老百姓是如何保证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地将茶叶储存和运输到外面的呢?这次我们就从一...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二十年之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