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汪华东:唤醒沉睡的祠堂

黄山日报 2013-12-16 12:06 大字

瀹潭的汪村祠堂修好了!

近期,这则喜讯像插上翅膀的鸟儿飞出了汪村这座小山村,也让每位知情人不禁感叹:闲置了二十多年的老祠堂被保护利用起来了!说到这事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事情的发起和促成人——汪华东。

今年65岁的汪华东是歙县坑口乡瀹潭村汪村人,一米八的大高个,步伐矫健、精神矍铄。同时,他还是江苏苏州监狱的一名退休干部、一级警督。

2012年5月,汪华东和在外工作的女儿回老家,闲暇之余走进了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汪村老祠堂。随后所见却成为了两人心头难以抹去的记忆:两三米高的草丛湮没了古建的辉煌,祠堂一侧的老横梁已倒地呻吟……那一刻,汪华东觉得心里难受极了!当晚彻夜未眠的他坚定了一个念头:老祖宗造的祠堂不能毁了!得发动乡亲修祠堂!第二天,汪华东带着考虑一宿的“维修计划”找到了瀹潭村党总支书记汪亿杰,并主动请缨负责维修善款的争取。修祠堂这件事很快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捐款捐物的热潮在整个村庄翻腾了起来。短短的两三天,村里多方讨论商量这件事情。

汪华东和乡亲们忙碌了起来:祠堂破旧处怎么拆才好?这块木料怎么修补合适?祠堂门头原来是什么样式的?……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修祠堂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经常是早上大家在村头端着饭碗商量着解决的。早饭刚吃好,大家又赶忙去祠堂上工。汪华东不仅为祠堂维修捐出1600元,还自费多次前往村民务工地宣传说明此事,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善款。

修缮祠堂得到了汪村村民及其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12笔善款陆续被筹集到,共计11.6万余元;还有不少村民义务出工或捐物。在历时一年多的工程期里,几乎每天都有50多名汪村人忙碌在近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祠堂施工工地上。主持木工活的村民汪康林告诉笔者,当时请教了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共同来回忆祠堂的原来面貌,靠走访、靠琢磨,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是最后能尽力把原貌展现给后代还是感到很欣慰。

如今的汪村祠堂按照原貌已经修缮一新,再现明末时三进五开间的雄伟气势。祠堂里竖起的古祠堂建筑历史榜和抢救抢修祠堂捐款捐物榜,正向来往的人们诉说着这段令人称赞的历史。门前的广场得到了很好的规划:农闲时,古朴的祠堂、整洁的环境以及热闹的人群,相融一体,编织成了一幅乡村美景。

汪华东笑言自己现在很开心,因为修祠堂这件事保护的不仅是古建筑古文化,更重要的是把汪村的人气也带动起来了!他们鼓励了自己,自己再发动他们,今后还想为村子再做一些事,把老房子保护起来,将已经整理好的汪村“四园十八景”的老故事宣传出去,希望汪村能被更多的人们所知,成为旅游休闲的胜地。

·汪碧云·

新闻推荐

改造提升保障出行

12月25日,大阜路段正在机械化施工。去年被列为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的S324线(即老徽杭公路)由于多年失修,路面高低不平、破损严重。为保障通行,提升形象,歙县采用“省市县共建”模式,投资2.2亿元,对大阜...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