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暖冬行动”公益活动第二站走进歙县“最美乡村教师”希望孩子们吃好点 穿暖点 自己有支新笛子
[摘要]“最美乡村教师”希望孩子们吃好点 穿暖点 自己有支新笛子
歙县岩源盘山小道深处有一个普通的教学点,那里有扎根深山37年的乡村教师潘立华和他的9个学生。由本报“爱心面对面”公益栏目发起的“暖冬行动”——新年“鞋盒礼物”第二站,将关注目光对准这些人,希望汇集爱心人士的力量让孩子和老师在今年感受不一样的冬日温暖。
大山里老师带9个娃
上丰乡岩源小学吴家坦教学点位于歙县北部高山区,潘立华坚守在这里37年,培养了800多名学生。在央视举办的“最美乡村教师”晚会上,潘立华是华东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老马是合肥的一位摄影师,他在上个月采风时去过该小学,并用自己的相机镜头记录下孩子们的生活学习。 “学校显得很破,上课时候孩子们都在一起,大的听课,小的自己玩。吃饭也是在学校,潘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吃,有时候还要喂小一点的孩子。 ”在老马眼中,是潘立华撑起了9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吃午饭的时候,潘老师会端出自己做的菜让孩子们一起吃,午休时,学前班的5个小娃更是要潘老师照顾睡觉。
最让老马感动的是教学点升旗仪式。因为学校没音响,潘老师就用那支吹了几十年的笛子伴奏,9个孩子按高矮顺序站在操场上,年纪最大的孩子负责升旗。
孩子饭盒主角是咸菜
目前,教学点有9个学生,其中5个是单亲家庭,4个是留守儿童。潘立华告诉记者,条件好点的学生都转到其他学校去了,教学点的都是家庭条件很差的,而且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们很少能补充到营养,吃好饭也是最大问题。由于家离学校有七八里路,所以不管是3岁的娃娃还是9岁的孩子都是带饭上学。“家里条件有限,孩子们也吃不上多好的东西,每个人都带的差不多,带点米饭,有点咸菜有点青菜,反正很少见到荤菜。 ”孩子们要想吃上一顿热乎饭,只能靠学校里的小火桶。
在9个孩子里,潘立华最心疼的是一个叫许可娜的小姑娘。小姑娘今年刚从外地转学过来,有癫痫病,身体也不好,刚来时更是一声不吭,一句话不说,潘立华差点以为小姑娘是个聋哑人。 “她也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在外面打工。小姑娘特别内向,也不跟别人玩。 ”潘立华说,由于许可娜的爸爸每月打零工只能挣上千块,所以能寄回家的钱有限,加上两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花销,所以许可娜平时吃的穿的也是孩子里最差的。
能穿旧衣服娃也开心
在记者12月9日采访那天,歙县气温很低,潘立华说,因为穿的单薄有的孩子感冒了,这让他挺担心。 “没几个孩子穿过新衣服,不过能穿旧衣服孩子也很高兴。但是旧衣服洗的次数多了就不暖和了,不挡风。而且我们教室里面也不暖和,每年冬天我都怕孩子们冻着。 ”而对于在上学路上要耗时1个小时的孩子们来说,抗过寒风来到学校也是另一重考验。 “我们一般8点钟之前要全部到校,七八里地小孩得走个把小时,尤其是冬天,天没亮就要往学校赶。山里风大,也冷,孩子没有手套、围巾、帽子,经常到了学校小手都冻僵了。 ”
潘立华说,孩子们每天都高高兴兴,身体健康,是他最大的满足,而即将到来的新年,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礼物,希望孩子们能改善伙食,希望他们的上学路也能充满温暖,希望有足够文具让孩子画画写字。当然,潘立华还希望自己能有一把胡琴,或者一支新笛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付佳佳姜志远)再过不久,一条串起黄山、太平湖、西湖等著名景区的浙皖美景的“黄金旅游线”即将诞生。昨日,记者从省铁路办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了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可...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