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鹏飞:让家乡山珍走向世界
香菇、蕨菜、竹笋、小鱼干……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山货经过包装后身价倍增,走出山区,俏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黄山农民熊鹏飞便是这样一位专打“特产牌”的创业带头人,他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在“土”字上大做文章,。
现年50岁的熊鹏飞从事山珍生意已有二十余年,他创办的“鑫黄山”牌农特产品已经成为黄山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畅销农副产品。
黄山市耿城镇金桥村曾经是个相对闭塞、经济落后的皖南小村落。二十年前,他和当地其他农民一样,全家仅靠种植一季水稻勉强糊口。随着黄山旅游业逐年升温,熊鹏飞看准这是个商机,便估摸着从事黄山特产生意。1985年,他借贷3000元收购野生小竹笋,加工成半成品后,运往杭州等地销售。没想到竹笋在当地很快销售一空,第一次尝试的成功大大增强了他创业的信心。
随着黄山游客的增多,熊鹏飞又萌发了加工竹木工艺品的想法。他从歙县聘请了师傅,办起小型加工厂,一干就是十年。随后,由于工艺品厂的成功经营,他还被乡镇府聘为黄山北大门劳动服务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1998年,是熊鹏飞事业道路上的第二个转折点:他放弃原有的工作,主动回家创业。当年,他就办起了竹园,承包荒山近百亩,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荒山披上了绿装。
几年之后,随着镇上竹园的逐渐增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鲜笋基本都是同一时间集中上市,所以竹园每年产出的10万斤鲜竹笋出现了销售不畅、售价不理想的状况,大量鲜笋相继烂掉、坏掉。熊鹏飞看着一堆堆卖不出去的竹笋,心急如焚。
和竹笋一样,由于保鲜条件的制约,禽肉、鲜菌类农产品也始终没能打入省外市场。通过调研考察,熊鹏飞认为只有在产品上进行精深加工,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才有可能 “走出去”。 2004年,他自建厂房,买来食品加工设备,开始在食品加工上“大展拳脚”。 2005年,黄山区鑫黄山食品厂成立,并研制出以黄山山珍为主的特色旅游食品,包括各种菌菇、禽肉制品等三十多个品种。
2008年元月,熊鹏飞牵头成立了黄山区金桥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首批接纳57户农民以山场、竹园作为股份加入专业合作社,自己出技术、设备、资金,为社员提供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
目前,金桥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已成功开发出40多个畅销产品。由于质量上乘、口碑不俗,南京苏果、上海华联、百大合家福等多家超市都与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
熊鹏飞告诉记者,今年9月中旬他将参加东欧农产品对接会。下一步他要带领黄山山珍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张倩)
新闻推荐
种菜比种粮食经济效益要高,政府出资,为农民建设蔬菜大棚,听起来这对农民是天大的好事,却遭到了农民的反对。农民认为政府在强行推进,政府认为农民没眼光,这正验证了那句老话:好事还要办好,这才算是真的好...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