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风民俗】歙南清明挂纸习俗

黄山日报 2013-04-05 14:19 大字

□歙县  方辉利

清明时节,祭奠先烈、先贤、先人,慎终追远,缅怀承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歙县南乡,清明上坟祭祀,有一个习俗,要做“挂纸馃”,写金冥袋。

挂纸馃,即用大米磨成米粉,再用开水泡拌米粉,揉成长条状,然后用手摘取荔枝大小的米粉团,用双手把它揉成卵形,并排成圆形外围——七个,中间一个,谓之“八仙”,两两循环相连,个个接依相对,遂放在蒸笼中蒸,待蒸熟之后,圆形米卵馃两两相粘。此时的“挂纸馃”,千万不能把它分开。据长辈说,过去流传下来的挂纸馃是一对一对的,稻为五谷之首,用丰登的谷类做祭祀品,意寓家族兴盛,年成丰收粘连。为了鼓励大家清明时节上坟祭祖,过去每个祠堂里的掌管,总要截留一点稻谷,当做挂纸馃祭品,所上祖坟祭祀者祭毕均可各得一对“挂纸馃”,以示回酬礼数。

清明扫墓祭祀,在歙县南乡则要挂纸,即用“火纸”(草纸)裁成条状,对折,用石头压在坟头,表示有人来悼念了,称“挂纸”。如果是一个人去祭祀,则压一叠火纸,两个人则压两叠,以此顺推。也有的,用白纸剪成金钱状,用树枝做杆,插在坟上。“挂纸”的纸上是从不写字的。挂纸,寓意有二:一是表示来者祭奠悼念,二则看到有纸表示有坟主符号。如果有的坟墓,多年无人祭奠——挂纸,日长月久,则慢慢被遗忘,甚至成为无主之坟,或匿土坟而不知。歙县南乡清明挂纸从清明一直可以挂到麦黄。一般出外的特殊不能归者,自己准备好祭品委托他人代挂,以示惦念心愿。

歙县南乡清明祭祀还有写金冥袋的习俗,即用白纸或火纸糊成袋,正面:右上写“上献谨具冥财一包”,中间写“先(者辈分称呼)+(男姓氏郡地)+(男名字)府郡+(男姓)公+受纳”,男者写上“讳”,女者写上“先(者辈分称呼)+妣+従+(男姓氏郡地)+(男者名)孺人+姓氏受纳”,左边写奉祀人姓名仝百拜;反面写农历某某年二月清明佳节是日封。袋内装上纸质“财宝”。其实,这也是一种徽州民间文明祭祀的习俗,表示惦念牵挂,安慰英灵,夙愿九泉仙境生活美好,尽可享用。歙县南乡还有新坟不过社的说法。因为立春过后四五天谓之“社”,社是过去人们祭拜土地神企盼五谷丰登的大喜日子,那是人们一年当中最迫切祭社的盛事,所以不得随意冲淡主题,这也是人们祭祀时聊表轻重缓急的心愿再现。

新闻推荐

古城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张联辉徽州古城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与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并称中国四大古城。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和渔梁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新安...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