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突围之道——练江村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纪实

黄山日报 2010-01-06 18:37 大字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地方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徽城镇练江村是歙县有史以来第一个被改造的行政村,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把城中村改造看成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化“危”为机,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科学理财、科学用财、科学管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练江这个农村基层组织,极大增强了为民谋福的能力。

有钱办事:钱怎么来

练江村在长达15年的城中村改造经历中,始终把城中村改造看成发展的新机遇,紧紧扭住壮大集体经济的牛鼻子,积极主动为城市发展服务。1999年,练江村承担配套建设任务,开发兴建练江瓜果市场,当时村里账面负债100余万。到2001年,处置市场副楼还清债务后,余利110多万元。随后练江村两委又投入178万元将村委大楼改造成练江综合大楼,促使集体资产成倍增长;他们还借助道路规划改造等市政工程,使大楼底层店铺价格翻番。练江村在面向城市,服务城市中扩大了自己的舞台。到目前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村庄,集体现金积累达700多万元,并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

有人办事:钱怎么用

练江人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土地被征,多数菜农丧失了生产资料,村里一大批科学种菜的中老年行家里手面临“失业”威胁。练江村两委主动突围,先后两次投入资金到城郊,通过租赁方式开辟新的现代化蔬菜基地100多亩。村委会主任石阿六介绍:“两个地块租赁下来,村集体在供电、道路、排水等功能配套设施上累计投入了80万元,如果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些共性的关乎村民根本利益的突出矛盾就无法化解。”新的蔬菜基地建立起来,使具有种菜技术专长的农户有了更加宽广的致富财路,从而促成全体村民分别在一、二、三产业一举实现了广泛就业。现在,练江从事蔬菜种植、批发、零售的专业户达58户,种菜亩产值达到9000元,经营蔬菜收入最多的农户达5万多元。

练江村三个村民组人口504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00余名,百分之八十只生一个孩子。一方面,基于年轻一代劳动方式由传统体力型转向现代智力型,客观上促成了育龄青年把重心真正转到了优生优育上;另一方面,村两委把有钱办事与科学治村统一起来,把福利发放与计生挂钩,在政策上推动了练江村民婚育观念的更新。村计生专干胡海英说,村里主动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有74户,其中一女户接近一半,群众的婚育观与市民已经没有区别。

十多年来,练江村每年都从集体积累中拿出30余万元,为每位村民发放过年的红包,村里的“两老三户”还享受到特殊待遇。

廉洁办事:钱怎么管

把权力放在阳光里,腐败的细菌才不会繁衍。干部廉洁自律,主动接受监督,是保持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看操作机制。县政协常委、练江村党支部书记石阿猫说:“遇到突发性工作,一事一议,一事一结,通过村民代表把村里的决策带给村民,每位村民代表负责联系5户,民主理财小组对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重大财务事项要进行事前审查、事中检查、事后审核。”

看典型事件。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实施当中,村两委把廉政放在首位,忘我操劳,无私奉献,没有提留群众一分钱,把全部的既得利益如数发放到村民手中;兴建综合大楼,村两委从一开始就把工程预决算监督、质量安全监管与全程廉政监督的权责,交给了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村里大兴蔬菜基地建设,村两委同样把权力交给组长和代表,让大家轮流值班,共同监督。

回首城中村改造,石阿猫感慨而又坦然:“十年前,村民们都担心练江村会消失会垮台,然而经过市场风雨的冲洗,我们村更强大了,因为村民们感觉到社会主义集体的优越性更鲜明了。眼下,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我们全村老百姓都买养老保险,让大家老有所养。” ·程小明·

新闻推荐

调结构促转变让特色兴起来让优势强起来

□ 本报记者  李学军1月13日上午,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一结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即来到歙县代表团,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竞相发...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