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力实施“八大提升工程”歙县再抬文明标杆

黄山日报 2010-01-27 18:33 大字

本报讯  发展以徽州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实施徽城府衙修复工程、创建古城示范诚信一条街、打造具有“古徽州特色、品位高雅、环境优美、商业繁荣、宜于停留”的街区空间……这是歙县实施“文明创建八大提升工程”的部分内容。

2009年以来,全国文明县城——歙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文明创建八大提升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古城文明品位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整个社会呈现出蓬勃、祥和的局面。

大力实施文明形象建设工程。开展“和谐歙县”、“诚信歙县”、节约型社会、道德实践等主题创建活动。县财政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徽城镇渔梁社区、上海市练江牧场社区荣获“第三届省级文明社区”称号。郑村中心学校等5所学校被命名为“全省第三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姚安全等30个家庭被命名为“全省第三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家庭”。组织10万余名群众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投票活动,该县方华清、钱金棠分别当选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诚实守信好人”,全县掀起“学模范促新风”的热潮。组织开展了纪念歙县建县2230周年暨第五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新安江山水画廊枇杷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古城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大力实施文化品位提升工程。投资1.6亿元实施徽城府衙修复工程,抓好中和街、斗山街、渔梁街等沿街店面的综合整治。以中和街创建为示范,辐射创造出向阳路、胜利路、小北街、新南街、大北街、斗山街等具有街区特色、品位高雅、环境优美、商业繁荣、宜于停留的活动空间。提高亮化档次,力求突出徽州古城特色,增加城市新亮点。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市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全县305个行政村和社区配发了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农村10所综合文化站和57家农家书屋全面建成。整理编排出了全县397项“非遗”名录。老胡开文墨厂和行知中学被评为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歙砚博物馆制作传习基地,雄村乡卖花渔村徽派盆景制作传习基地被命名为黄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基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三阳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积极组织省级“非遗”名录“叠罗汉”、“西园喉科”、“顶谷大方”、“徽派版画”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

大力实施城市环境保护工程。投资2.94亿元实施城建八大工程等重点项目。歙县生活垃圾处理、二水厂源水工程、污水处理项目等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施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基础服务功能。实施以练江两岸公园、富资河、丰乐河两岸河堤的区域绿化,以黄山东、中、西路沿线绿化为重点搞好“点、线、面、片”的城市景观景点绿化。对长青山、斗山、问政山进行生态绿化。推进环境管理,加强污染防治。对饮食服务和洗浴行业的烟尘、施工工地、夜间噪声扰民等加大治理力度,为市民提供宜居环境。

大力实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力度,对城区道路所有破损路面及时修复,保持城市道路完好率,方便市民外出。加强交通管理,确保市民交通安全。对驾驶员进行法规教育;开展文明在驾校、文明在公交、文明在出租车创建活动,综合整治交通秩序。加强对小商贩占道经营问题的管理,在城区合理设置8处摊点群,为农户开辟绿色通道。

大力实施卫生环境整治工程。扎实开展主要交通干线、旅游道路及周边环境整治和重点景区(景点)周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城乡环境不断优化。57个行政村建成环保型垃圾焚烧炉,有13个村建起了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同步配有1000多个垃圾收集池(箱),垃圾运输车43辆,木板车75部。沿线村镇相继建立了保洁队伍,做好日常保洁,做到垃圾入池,杂物无乱堆,及时清运垃圾,基本建立了交通干线容貌环境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长效机制;投入资金460万元建成8800口沼气池,6400户农户受益,有效地改善了道路环境,交通沿线初步达到了“畅、洁、绿、美、安”和“一路山水一路景”的目标。

大力实施百姓平安保障工程。继续加大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打击侦察力度,全力控制全县刑事案件发案的上升势头;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防止养痈成患;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和无毒社区建设。认真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2009年以来,县文化、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联合开展文化市场大检查共12次,检查经营单位1620家次,共收非法音像制品500余盘,非法书报刊300余册,盗版图书96册,取缔非法兑奖彩票点8家,收缴非法彩票5000余张。联合取缔3家黑网吧,全年办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不同程度违规经营案件13起,有效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继续推进“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家庭”建设。今年年初,该县荣获“全省第二批平安县”称号。

大力实施便民服务提升工程。全县各行业、各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行业规范,在城区主要公共场所设立便民服务公示牌,在城区休闲广场设置温馨提示牌147处,为便民服务提供制度保障。积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和物业服务,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加强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增加体育健身设施。

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2009年以来,该县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龙头,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编印《文明市民读本》3万份发放给市民群众,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万人经典诵读大会,活动盛况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省、市主流媒体刊播。组织“爱国歌曲大家唱”各种演出230场次。组织经典诵读活动达76场,开展了“电力杯”万人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举办文艺晚会,为广大群众送去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随着文明创建八大提升工程的逐步实施,歙县古城的文明指数进一步提升。行走在千年古城歙县的土地上,所见所闻无不感受到春风拂煦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讲文明话、行文明路、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成为市民的普遍共识,歙县因其古朴、和谐和自然,处处散发着独特的文明魅力。·胡晓燕·

新闻推荐

黄山观景台之二郑公钓台

□ 黄山区  戴耕玖黄山温泉翼然亭上方,是整个桃花溪弯道最急、水面最窄的地方。古时,两岸竹木参天翳日,枝叶隔水衔接;溪中巨石阻道,形成一泓碧波;溪畔,临空半悬两幢高约十米的...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