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皖南绽放了新魅力、新活力,呈现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态势 秀美皖南 有风景更有前景
多项指标提前达到目标,发展驶入“快车道”
“流泉飞瀑、粉墙黛瓦、徽风古韵、生态绝佳,静谧和舒适让人感到放松。一到这里,城市的喧嚣和紧张感就消失了。”来自天津的游客乔丽娟说。这已是她第二次选择黄山市祖源村作为度假胜地了。
有253户824人的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漫步村中,可看见保留着众多水口、古桥、古民居、古树等历史文化遗存,尤以千年红豆杉、百余亩梯田景观而闻名。近年来,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建设民宿群、农家乐和客栈,发展乡村旅游,地处大山深处的祖源村依托绮丽风景、良好生态和悠久历史,被外界誉为“梦里祖源”,不仅成为旅游热点,还是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村。2018年,祖源村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村级集体收入15万元。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要求皖南示范区七市和省有关部门全力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目前各项任务进展总体良好。“近日对《规划纲要》2013年—2018年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规划纲要》指标中,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优良率、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4项指标提前达到或超过2020年目标;森林覆盖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两项指标超额完成序时进度;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两项指标基本完成序时进度。”省发展改革委皖南经济发展处处长焦山斌告诉记者。
根据《纲要》,2020年示范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将显著发展,旅游总收入将突破70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46000万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示范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70000元和28000元。
为做足山水文章,加快建设美丽皖南,评估结果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皖南示范区持续加强生态修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6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355平方公里。实施升金湖、花亭湖等湿地公园、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20多处,建立国家湿地公园8处,省级湿地公园9处,累计增加自然保护地面积近4万公顷。截至2018年,示范区新增休宁、青阳、绩溪等9个县(区)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黄山市、宣城市成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池州市获批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铜陵市列入全国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安庆市潜山市跻身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
旅游市场活力足,品牌影响力待加强
月亮湾牛肝马肺水上乐园项目完成一期各项建设对外运营;水墨汀溪景区导览图等标识牌更新、玻璃栈道主体工程建成运营;黄田村古建筑群国家文物保护样板工程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2019年,宣城市泾县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目标,实施旅游提质大会战,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泾县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黄山旅游集团连续五年进入全国旅游集团20强,九华山旅游股份成功上市,华强股份旗下芜湖方特旅游度假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皖南示范区旅游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示范区“新三板”挂牌旅游类企业3家,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旅游企业28家,共有5星以上酒店7家、4星以上酒店81家、旅行社662家。旅游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示范区共有国家级5A景区7家、4A景区110家、世界遗产名录2个、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处、国家级地质公园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9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9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的还有旅游服务能力,示范区基本实现国道、省道及交通干线旅游交通标识牌全覆盖,基本实现A级旅游景区旅游厕所全达标,4A级以上旅游景区、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和五星级农家乐示范点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7市旅游部门全部接入省“皖游通”旅游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市、区)、景区四级联通。
“《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示范区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施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文化传承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古牌坊、文房四宝等诸多代表性文化资源应保尽保的力度、广度有待加强和拓展;徽州三雕、徽剧、黄梅戏等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数字技术及新媒体的发展有待提升;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强度仍需提高。”省发展改革委皖南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旅游差异化发展不够,黄山、池州、宣城三市地缘相连、人文相亲、禀赋相近,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游、研学游等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开发同质化较多,差异化不足。文化旅游国际化水平尚有差距。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和国际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力度还不够。
产业发展主打“旅游+”,让“文、旅、景”深度融合
在黄山市全域垃圾治理智慧环卫系统协调调度中心,网络连线督察车仅数秒后,调度中心就收到了督察车周边作业情况图片、视频。先进的定位、轨迹管理、可视化运营、全过程案件上报、全面的大数据分析……一系列高科技手段在环卫系统内的应用令人赞叹。“我们对农村环卫项目运营管理全面监控,部署车载智慧环卫设备3000余套,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让垃圾处理全环节实现可视化、精细化管理。”中环洁公司总经理包利斌对记者说。
长期以来,黄山市周边三区四县处理生活垃圾采用传统的焚烧方式,由专人骑着三轮车在村里收集垃圾,再送到乡里的垃圾焚烧处理站,也有直接将垃圾堆置河道的现象,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去年6月,黄山市创新垃圾治理模式,引入专业力量和科创实践,成立黄山中环洁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在安徽率先试行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PPP模式”,总体规划设计了从前端垃圾收集、转运直至末端处理的整体垃圾处理体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2020年,要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焦山斌表示,具体说来,要推进大黄山国家公园生态建设,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新安江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健全资源开发补偿制度、优化排污权配置、完善水权配置、健全碳排交易制度等,引导生态受益者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通过积极稳妥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立绿色利益分享机制,引导社会投资者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同时,改“输血式”补偿为“造血式”补偿,建立共建共享长效机制,推动全流域一体化发展和保护。
“2020年,要推动示范区内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社会共建共享,完善示范区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外来游客深度体验和当地居民公共休闲需求。”焦山斌认为,要推进全域旅游创建,持续推进示范区旅游业“5个一工程”建设,对接国际标准,强化创意、创新、创造,推进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旅游业态和旅游企业创新,加快形成与示范区旅游资源相匹配、与国际国内需求相适应的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旅游发展品质。
题图上:2019年12月25日,成群的白鹭在黟县碧阳镇钟山村湿地嬉戏、觅食。
本报通讯员 吴寿宜 摄
题图下:2019年12月27日,黄山风景区出现了大面积雪凇美景。
本报通讯员 水从泽 摄
新闻推荐
■刘秀红五陵山地属休宁县,盛产贡菊、茶叶等农产品,有几座古村落分散其中。初次到五陵山是在大雪节气,大山沉静含蓄,万物几近...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