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昌溪老街:大隐隐于市

黄山晨刊 2017-12-29 16:22 大字

□记者汪悦吴玉莲樊成柱程向阳文/摄

昌溪,始建于唐朝,南宋以前称为“沧溪”,后改为“昌溪”。这里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是集历史、文化、生态于一身的千年古村。一条昌源河孕育出这里灿烂悠久的文化,一条昌溪古街,述说着她昨天的辉煌和美好的未来……

A

徽州建筑的经典宝库

到昌溪时,雨脚已歇,古村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裙,风姿绰约。在村口的大樟树下,乡里派来的“高级导游”、乡民政助理员、“昌溪通”郑旺林已等候多时。

“整个村落像一个展翅的蝴蝶,村口的樟树有1000多年的历史……”讲昌溪,郑旺林会从村口的大樟树说起,“樟树不仅防风,香樟味吹进村还能充当空气净化器的作用,木质结构也不容易烂。当时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村落的建设是很有讲究的,风光文化、建筑文化、精神文化都要讲。”

在老街口忠烈庙前的广场上,大片的鹅卵石砌就的地画堪称一绝。郑旺林说:“昌溪地画在全国也很少见,其中一幅画着花瓶,上面放置三种兵器,预示着连升三级,放下屠刀和谐相处。另一幅像一个不倒翁,中间两个中国结套在一起,中国结又叫如意结,祝福子孙后代能够一生平安、事业有成、光宗耀祖。又寓意承诺藏在心中,表里如一,诚实守信。还有一幅图四个角上有四个如意图,寓意着事事如意。

步入老街,商店生意依然兴隆。最具特色的是古建筑,堪称徽派建筑精华。离忠烈庙不远处的太湖祠始建于南宋,祠长40米、宽17.5米,两边建有“议事厅”、“生活区所”、戏台和其它配套建筑。主墙角翘起,八只大鳄鱼凌空而立,马头墙高低错落,麒麟怪兽傲立其间,交替起伏,整个建筑群显得既壮观又优雅。

街中有一座员公支祠,祠前的木牌坊全国仅此一处,堪称中华一绝。木牌坊是员公支祠的门坊,四柱三楼。四柱为优质柏木,用抱鼓石紧抱,上部木质宫殿式,明间高出次层一层。匾上楷书“员公支祠”,高瓴垂脊,八角翘起,圆檐滴水。《中国建筑史》称:“此坊与坊前月池和坊后颇深的祠堂建筑浑为一体,给人以气吞山河的感觉”。“木牌坊的建筑风格是殿宇式,像一个宫殿一样来建设,像这种建筑结构、这种形式的木牌坊在全国是唯一的,十分壮观。”郑旺林介绍说,木牌坊的制作要求很高,对木头质量要求很高,需要一个地方生长的完全一样的木材,再用山核桃油浸泡,浸泡不开裂才能进行组装。根据记载,木牌坊建设周期长达12年,古代人的工匠精神令人称叹。

据介绍,昌溪境内的古屋、古井、古树、古道、古牌坊众多,其中有2处国保级文物单位。

B

人文荟萃的徽州名村

据史料记载,昌溪吴姓是望族。吴少微被尊为新安吴氏始祖。吴少微九世孙吴光(吴氏六十九世祖)又由休宁迁歙西溪南(又名丰溪、丰南)。南宋绍兴丙子年(公元1156年)吴氏七十七世祖吴一之因纳赋京师(临安),舟过歙县深渡,登凤凰塔,遥望昌源山水环抱,瑞气萦绕,便探源而入,行至太湖丘,随从灵犬便坐卧于此,良久不起,擅长堪舆(风水)的一之公竟然也流连忘返,认定此为大吉大祥之地,决心定居于此。因吴氏居住地位于昌溪的太湖丘,故称太湖吴氏,并尊吴一之为昌溪太湖吴氏一世祖。

昌溪历代文化名人数不胜数。从昌溪古街上走出去的商人、社会名流层出不穷。国子监吴天金、吴鸿元;登仕佐郎吴象嵩;兵部六品吴鸿亮;户部九品吴鸿宾;徽商巨贾吴钧胜;国画大师吴寿仙、吴淑娟、吴皖生,书法大师吴进贤、吴清望(曾任江苏昆山知县),经学大师吴承仕,武术大师吴志青,民间艺人吴叶根,大律师吴迪贤等等。

吴承仕,字检斋,24岁在举贡会考时取一等第一。历任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国学系主任。武术大师吴志青,原名吴吉安,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响应武昌起义,参加光复上海的战斗。1918年创建中华武侠会(后改为中华武术会),首倡德智体美四育齐全,当选体育研究会会长。孙中山勉以“努力进展以培养革命势力之组合”,又为武术会题写“尚武楼”匾。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孙中山北上,任第五军参议兼武术总教练。抗战期间,去各地组织军运。1942年出任西南联大体育系教授,是多位著名人士的武术导师,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表演中华武术,一展中华神功。国画大师吴淑娟所绘的《百花图》得吴昌硕先生题跋。1901年罗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其佳作,被海内外名流叹为“当代大手笔”。

还有创办“桃花、杏花书屋”的吴大蓂、吴大楠,“父子同榜”的周茂洋、周孚裕、翻译大师吴云森,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等等,不一而足……

在昌溪,一直流传的“吴茶周漆潘酱园”的俗语,彰显昌溪徽商在古代徽州有着很高的地位。“吴茶”,是指歙南首富吴炽甫和京城茶老大吴道隆;据称清代盛时杭城有茶行70家,昌溪茶商就占9家,他们是“吴恒有”、“吴元大”、“吴永大”、“天丰”、“吴德大”、“同和泰”、“同和协”、“天一”、“亨大”。九家店号吞吐量占了杭州茶叶的“半壁河山”。而“周漆”指的是油漆大王周友仲和周宗良。

据称,清末以来,全国漆商首推徽帮,徽帮漆商,又首推昌溪下街周邦头的周友仲和周宗良。昌溪人凭着吃苦耐劳、精明守信和公平竞争赢得了自己的成功,使这两个行业在全国独领风骚,在一定意义上成了徽商形象的缩影。

C

传统文化的文明之风

昌溪村的水口,号称“天下第一水口”。郑旺林称当时村民按照堪舆学说的要求人工建成,整个水口呈八卦形状,水流呈S型缓缓流出,很像环绕着水口的飘带,也像过去为官戴在身上的玉环带。

而昌溪街上的三井眼也释放出昌溪人的智慧之光。相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昌溪的人们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选在村中一青山翠绿,鸟语花香的木竹坞处掘井取水。由于此处地下水充沛,水质优良,后来吸引了更多居民在此周围建房居住,为解决众多人口的饮水问题和方便取水,便在井口之上分别架构了直径为2.4尺、2.3尺、2.2尺的三个井围,这样可方便担不同粗细水桶的人群同时担水,同时又成为木建筑防火的消防应急水源。

“和西递宏村等老街的明沟不同,昌溪老街底下全部都是暗沟,这样的设计是十分科学的。一旦遇有火灾,揭开石板,可第一时间形成扑火水力。”郑旺林说。

在昌溪,我们还能感受到昌溪人文明和谐之风。在离昌溪村不远的周氏宗祠内,按周制,楼上陈女士牌位,楼下三间为男士牌位,这一上一下延续了原始母系社会尊重女性的习俗。而在太湖祠内,大堂正上方有一块镂空雕刻,可以开启。“封建年代一般的村落都推崇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楼下放着男子灵位,村内女子过世之后可将其排位放置在阁楼上。这在其他村是不行的。但我们昌溪却十分的开明,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促进了昌溪的和谐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郑旺林说。

新闻推荐

祖传漆艺添新彩

□汪建国1974年我曾在休宁东临溪镇工作一段时间,认识了漆工邹来富和他的侄子邹春松。我住在小旅店里,他们两家就在附近,伯父个子瘦长,人家都叫他“长子”,在屯溪木器厂做漆工。侄子邹春松干个...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