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质打造品牌黄山市力推“徽姑娘”全域发展
□ 记者 舒俊
具有“妇”字号品牌效益的“徽姑娘”农家乐以“徽”为根,在黄山大地上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旅游市场消费日趋多样化、特色化,市妇联紧跟时代,紧贴实际,不断提升“徽姑娘”农家乐整体实力,力推“徽姑娘”全域发展,打响“徽姑娘”特色品牌,引领广大农村妇女走上“不离土不离乡”的致富路。
因势利导培育特色品牌
只有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徽姑娘”农家乐创业行动中,才能使品牌具有旺盛生命力。目前,黄山市共有农家乐户,以女性为主体经营的农家乐户,市级以上“徽姑娘”农家乐示范户户。
“农妇唱主角,土菜来当家”的“徽姑娘”农家乐已成为黄山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新亮点,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徽姑娘”农家乐也推动了乡村旅游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品牌已打响,如何做优做强?提升是关键。去年初,市妇联精心策划“”行动计划,制定出台《黄山市“徽姑娘”农家乐五年提升计划方案》,自筹万元,新扶持户“徽姑娘”农家乐示范点,制作一批“徽姑娘”特色服饰,推出一批“徽姑娘”特色菜肴;成立“徽姑娘”农家乐联谊会,组织“徽姑娘”农家乐业主赴浙江省桐庐县环溪村、深澳村、荻浦村观摩学习;发展“互联网+”农家乐模式,与讯飞爱途旅游网合作开设“徽姑娘”农家乐板块,举办“我最喜爱的‘徽姑娘\’农家乐”网络评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时引进“徽姑娘”农家乐诚信认证系统,为游客提供信用保障。
由点到线注重品牌融合
黄山市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去年来为适应大众化、多元化旅游市场需求,积极推进“旅游+”,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旅游转型提升。市妇联创新思路,将“徽姑娘”品牌作为示范引领,形成“徽姑娘”全域效应。
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美丽办开展“美丽庭院”创建,通过“美丽庭院+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家庭建设、美丽庭院+创业致富”三项措施,引领全市妇女做庭院美的践行者、村庄美的参与者、生活美的引领者。各地妇联创新活动载体,如休宁县流口村设立垃圾兑换超市,祁门县新安镇采取“以奖代投”方式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使“徽姑娘”成为全域环境整治的先锋队。
近年来,黄山市以扶贫村为主战场,强化***、精准脱贫举措。市妇联依托“美丽家园行动”项目,打造“徽姑娘”农家乐产业,以点带面,从点到线,以旅促农,提出“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农家乐发展了,辐射带动更多人就业,同时在农家乐网点开设农产品代售点,将各贫困户的茶叶、笋干等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设计和销售,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全力推进***。去年,在休宁县源芳乡、歙县坡山村、黟县美溪村进行“徽姑娘”农家乐全域模式试点。2个月来,源芳乡农家乐收入约万元,结对帮扶中聘请用工8户,总收益1.5万元,帮助8户销售农产品,收益1万元。半年时间,试点的项目点周边环境明显美化,经营业主文明素养明显提升,“户帮户、共致富”意识明显增强,形成“徽姑娘农家乐+全域环境整治+***”的全域农家乐效应。
形成特色产业链
在全国各地民宿经济风生水起时,民宿产业“家的讯息”也让“徽姑娘”有了大显身手的时机。在屯溪区黎阳商街就涌现出一批如山水间客栈、“叙”微舍、喜新恋旧等“徽姑娘”民宿。在服务模式上,她们倡导“私人订制”,让游客在旅行中体验到家的温馨;建立网上新媒体微信平台,积极开展线上主题活动,成为商街一大亮点。还有休宁县祖源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的歙县华英农庄,黟县的“晴园”……在“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黄山美好乡村建设中,她们都在拓展、丰富着“徽姑娘”内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徽姑娘”们也投入其中,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就业创业线上线下融合互动。黟县女大学生村官的昱田米和歙县爱娟山核桃在妇联组织推荐下,分别走进全省各地合家福超市和合肥大商场农夫市集;徽州区西溪南镇坑上村摸索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创办村级民宿,经营高品质生态养生旅游,带动部分农村妇女通过电商发展自家民宿,参与乡村旅游。
近年来,市妇联积极争取省妇女创业扶持项目资金,用于扶持“徽姑娘”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转型升级。由江雪琴和江雪霞姐妹返乡创立的祁门县际源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管理茶园、提高茶草收购价方式提高了约户多人的经济收入。通过建立“徽姑娘”专业合作社,结合茶旅,实现地方茶农经济增收每户达1万元,吸引本村劳力就地就业,实现当地茶农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山市“徽姑娘”品牌正向各领域延伸,形成一条特色产业链,稳步实现致富目标。下一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将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创新实践,打造更多平台,推动“徽姑娘”品牌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闻推荐
手炉也称:袖炉、手熏,是旧时在宫廷、民间普遍使用的取暖工具,它是从火盆的使用中演变而来。唐朝开始用铜制成手炉,到了明清时期,铜手炉制作工艺达到了巅峰,并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制炉工匠,如张鸣岐、胡文...